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39:18 | 查看全部
罗斯福:用超人的意志战胜苦难时间:2014-07-20 作者:未详 点击:343次   罗斯福39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这场疾病让他以后只能呆在轮椅上。在残酷的疾病面前,罗斯福没有屈服,反而以更大的勇敢在政治上一步一步攀上顶峰。
  
  自古英雄多磨难。富兰克林·罗斯福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不久,便正式开始了政治生涯。先是于1909年参加纽约州参议员竞选获胜;继而于1912年积极为威尔逊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和为威尔逊竞选总统出力奔走。威尔逊当选为总统后,罗斯福被任命为海军助理部长。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假三周与民主党党阀支持的詹姆斯·杰拉尔德竞争联邦参议员职位,结果党内提名遭到失败。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宣布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增加实战经验,作为海军助理部长的罗斯福于1918年赴欧洲战场考察,目睹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1920年,在总统选举中,他被任命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结果被共和党候选人柯立芝击败;同年,回到纽约重操律师旧业,暂时退出政坛,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正在这时,一场意外的大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1921年8月10日,他在他的海滨别墅扑灭了一个小岛上的一场林火后,汗流浃背地跳人芬地湾游泳,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一场严峻的考验摆在了39岁的罗斯福面前,它比生死的考验更为残酷,也更叫人难以忍受。
  
  开始,他还竭力让自己相信病能够好转,但实际情况却在不断恶化。他的两条腿完全不顶用了,瘫痪的症状在向上身蔓延。他的脖子僵直,双臂也失去了知觉。最后膀胱也暂时失去了控制。每天导尿数次,每次都痛苦异常。他的背和腿疼痛难忍,好像牙痛放射到全身;肌肉像剥去皮肤暴露在外的神经,稍一触动,就忍受不了。(www.rensheng5.com)
  
  但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精神上的折磨。他从一个有着“光辉前程”的年轻力壮的硬汉子,一下子成了一个卧床不起、事事都需别人照料的残废人,真是痛苦极了。在他刚得病的最初几天里,他几乎绝望了,以为“上帝把他抛弃了”。但罗斯福毕竟是罗斯福,他依然受着痛苦的煎熬,却又以平时那种轻松活泼的态度和妻子埃莉诺开玩笑。他理智地控制住自己,绝不把自己的痛苦、忧愁传染给妻子和孩子们。他不允许把自己得病的消息告诉正在欧洲的妈妈,以免母亲牵肠挂肚。当医生正式宣布他患的是小儿麻痹症时,妻子埃莉诺几乎昏过去,而罗斯福却只是苦笑了一下。
  
  “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够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我要战胜它!”
  
  但罗斯福也知道这只是在说大话,不过大话使他比较容易保持勇气。为了不想自己的病情,他拼命地思考问题,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回想自己接触过的各种各样的政治家,谁是可资学习的导师,谁是卑鄙的政治骗子。他也想到人民,想到饱受战争创伤的欧洲人民,想到那些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社会下层的人们。到底今后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做人,他在思索,在探求。为了总结经验,他不停地看书。他比较系统地阅读了大量有关美国历史、政治的书籍;还阅读了许多世界名人传记;还有大量的医学书籍,几乎每一本有关小儿麻痹症的书他都看了,并和大夫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他几乎成了这方面的一个权威。
  
  苦难可以造就一个人,当然也可以压跨一个人。关键在于处于苦难中的人如何面对他所面临和忍受着的苦难。罗斯福面对病痛是乐观而镇静的,虽然这并不能使他所遭受的苦痛减轻,但是,乐观的态度使他又像从前那样生气勃勃了。他虽然仍卧床不起,但他相信这场病过去之后,他定能更加胜任他所要担当的角色,重新返回政治舞台。当母亲急匆匆来到他的床前,他以微笑迎接母亲,宽慰母亲说:“妈妈,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的。说真的,我实在想亲自到船上去接你呢。”医生的嘱咐进行艰苦的锻炼。为了使两腿伸直,不得不打上石膏。每天他都好像在中世纪的酷刑架上一样,要把两腿关节处的楔子打进去一点,以使肌健放松些。但是,这个曾被看成花花公子的人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勇气,所以不久就出现了病情好转的迹象——他的手臂和背部的肌肉逐渐强壮起来,最后终于能坐起来了。
  
  为了重新走路,他叫人在草坪上架起了两根横杠,一条高些.一条低些。每天,他接连几个小时不停地在这两条杠子中间挪动身体。他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能走到离斯普林伍德四分之一英里远的邮政街。每天,他都要拄着拐杖在公路上蹒跚着朝前走,争取比前一天多走几步。他还让人在床正上方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两个吊环,靠这两个吊环坚持锻炼。到开春,他已经日见好转,甚至能够到楼下在地板上逗孩子们玩,或者在图书馆的沙发上接见客人了。
  
  1922年2月,医生第一次给他安上了用皮革和钢制成的架子,这副架子他以后一直戴着。架子每个重7磅,从臂部一直到脚腕。架子在膝部固定住,这样,他的两腿就像两根木棍一样。借助于这架子和拐棍,罗斯福不仅可以凭身体和手臂的运动来“走路”,而且还能站立起来讲话了。但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开始时经常摔倒,夹着拐棍的两臂也经常累得发疼,尽管如此,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坚持锻炼。
  
  经过艰苦的锻炼,罗斯福的体力增强了。1922年秋天,他重新回到病前任职的信托储蓄公司工作。开始,他每周工作2天.又慢慢增加到3天,最后每周4天。他的日程排得很满,每天早晨8点半在床上会见他的顾问路易斯·毫和其他来访者,这样他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两个小时后,他来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午饭就在办公室里吃。上午他处理公司的事务,下午办些私事。回家后,喝点茶,活动一下身体,就又会见来访者。事情往往要到吃晚饭时才完。由于重新回到了社会,罗斯福的名字又响起来了。
  
  病痛并没能吓倒罗斯福,甚至没有成为罗斯福的负担,他给人的印象是,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健康人。他面对病痛所表现出来的超人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他那蓬勃的生命之光不仅增添了他个人的自信,也赢得了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1924年又是总统选举年。民主党由于上届总统选举失败,所以迫切需要罗斯福出来竞选,重振士气。罗斯福表示:“在摔掉丁字形拐杖走路以前我不想竞选。”但他决定出席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以发出他本人重新返回政界的信息。在儿子的协助下,他撑着拐杖走上讲台,这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罗斯福巧妙地控制着讲演的节奏,完全把听众吸引住了。他呼吁大家团结起来,这时听众全都起立。他充满激情地号召大家:“要牢记亚伯拉罕·林肯的话:‘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的人都充满友善。’”他的讲话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这是人们对他表示的一种少有的敬意。他的心好像又长上了翅膀,他的腿被架子夹得麻木了,他的手由于把全身的重量都撑在桌上而不停地痉挛。但他全然顾不上这些,他那浑厚有力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着。
  
  罗斯福最终赢得了这次选举,他的胜利在于他那非凡有毅力和超人的意志。苦难并没有使他绝望,相反,他坚强地“站”了起来,“走”了出来,并最终得到了民众的一致认可。
  
  苦难本身是一次洗礼,是一种考验。苦难使罗斯福变得更加坚强,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显示了杰出人物那种固有的特质。
  
  罗斯福的朋友帕金丝就相信这一点,她写道:“罗斯福在他得病的那几年里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变化。我注意到,当他回来时,多年的痛苦与折磨扫除了他得病前有时表现出来的不太严重的傲气。他变得非常热心,精神很谦卑,思想很深沉。因为他经受了巨大的苦难,他变得更能理解苦难中的人……他相信神圣的上帝把他从彻底瘫痪、绝望和死亡中拯救了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39:30 | 查看全部
卡梅隆的细节时间:2014-07-20 作者:未详 点击:501次   2012年5月6日,央视记者柴静专访了世界知名导演卡梅隆。

  在专访中,卡梅隆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二个细节故事:
  
  第一个是,1997年《泰坦尼克》上映时,曾有一个对天文学颇有研究的观众给他写了一封信,提到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杰克躺在甲板上看星空。实际上,1912年4月那天晚上的星空并不是电影中的那样子。收到这封信,并且仔仔细细地读完后,卡梅隆回信说:好吧,你就把那天的星空图给我复原,绘出来给我看看。后来,在3D版的影片里,卡梅隆原原本本地再现还原了当天的真实星空图。
  
  卡梅隆说,哪怕是做一个瓶子,一把椅子,一个花篮,一本书,用不用心都是可以看出来的,他不允许自己不用心,他要做到极致。
  
  另外一个是,卡梅隆为了拍摄出真正有美感和价值的东西,他亲自坐潜水器沉到海底3350米的深处,采集了很多数据。3350米是个什么概念呢?众所周知,光线只能照射到海底大约500米的位置,如果要下到海底3350米,那就需要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黑暗之游。
  
  柴静问他,潜下去的时候恐惧吗?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他说,有些冒险是有价值的,因为你要探索真相,给人们一个交待。
  
  对于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对观众负责,这便是真实的卡梅隆。

  事实上,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别人都是能感受得到的。

  能让别人感同身受,离成功自然也就不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39:42 | 查看全部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时间:2014-07-20 作者:未详 点击:1947次   冯绪泉是江西省铜鼓县的一个年轻小伙,家中世代以编竹为业。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篾匠,十里八乡的人,都愿意买他亲手编的竹器产品。
  
  站在一旁的冯绪泉觉得很好奇,也拿来竹子编起来。
  
  深受编织之苦的父亲,不愿儿子重走世代人沿袭下来的编织之路,只希望冯绪泉将来有所出息——凭着读书,跳进龙门。因此,父亲一看到冯绪泉放学后拿着竹子编玩具就发脾气。吼他,一句不听,就用竹子揍他。
  
  当着父亲的面做不成,冯绪泉就躲进柴房里偷偷地编。当然,这要把当天的作业完成了,才能去编。因为,严厉的父亲每到晚上就要检查冯绪泉的作业。要是发现没有完成,父亲会变本加厉地惩罚他。
  
  初中毕业的冯绪泉,遂了父亲的心愿——考取了当地一所师范学校。如果乐于现状的话,冯绪泉现在顶多是名衣食无忧的教师。但他那种天生叛逆的性格,再次表现出来。他一边教书,一边寻找其他的出路。2005年2月,冯绪泉辞了职,和妻子来到深圳一家竹地板厂打工。
  
  端着好好的铁饭碗不干,硬要去过漂荡不定的打工生活。冯绪泉的举动,招来好友和父母的异议。
  
  同事们都说他“苕”,要不请个病假或者找人办个停薪留职的手续也可以,干吗非要辞职呢?不给自己留半点退路,将来会后悔的。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面对好友同事的质疑,冯绪泉回答得十分肯定。
  
  辞职打工,一切没有冯绪泉想象的那么顺利。现实告诉他,打工生活中遇到更多的是挫折和失败。这么多年来,他进过厂,做过苦工,摆过地摊。有时候一连几个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被迫在街头卖过报,蹬过三轮。
  
  这种没着落的生活,妻子动摇了,曾劝过他:绪泉,我们回去吧!尽管你工作辞了,家里还有几亩薄田。如果在家里,日子不会过得这般苦。
  
  他摇摇头说:再苦,也要坚持下去。
  
  机会终于来了。
  
  一个周末,冯绪泉与在深圳一家电脑科技公司做开发设计员的同学张建军在路上偶遇。闲聊时,张建军向冯绪泉诉苦说,老板嫌他开发设计的电脑键盘、音箱等不够创新,工作压力很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冯绪泉突然想到家中亲手制作的竹椅和竹席,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心头,用竹子来做电脑键盘如何?他在网上查了查,全国还没有一家用竹子来做键盘的厂家。凭着敏锐的眼光,冯绪泉觉得:开发竹键盘,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商机。
  
  当晚,冯绪泉把搁在出租房角落里那布满灰尘的旧键盘拆开,仔细研究其原理。半夜睡醒后,他又爬起来推敲。
  
  妻子看到冯绪泉这么辛苦,就劝他:同学张建军是个专门搞设计的,他都不敢想。用竹子做键盘,你就打消这个念头吧。后来,张建军也听说了,很诚恳地劝说他:这肯定不行。即使做成了,这样的键盘也太笨重了。
  
  也有人说:冯绪泉是想钱想疯了。用竹子做键盘,简直是天方夜谭!
  
  对于别人的议论,冯绪泉哪里听得进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花了十几个晚上制作出一个长46厘米、宽17厘米的键盘框架。不料,辛苦制作的这个键盘框架根本不禁摔,反复实验多次得到的就是这个结果,冯绪泉很是伤心。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面对困难,不能打退堂鼓。”几个月后,冯绪泉作出一个惊人决定:辞职回老家专攻竹键盘。转眼半年过去,还是一点进展也没有。为了竹键盘的研发,他和县城一家竹业公司联手攻关。
  
  冯绪泉开始了对竹键盘的反复“摔打”实验,摔一次改进一次,经过9个月的不懈努力,在摔坏1000多个竹键盘模型后,他终于研制成了一只稳固性和坚硬度都能与塑料键盘相媲美的竹键盘。
  
  成本低又环保的竹键盘一上市,立即受到顾客的喜爱,产品甚至畅销国外。随着竹键盘的畅销,竹鼠标、竹U盘,竹子做的电脑主机、显示器的外壳等系列产品相继开发出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冯绪泉个人净资产就达到了500多万元。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每个人,只有把自己推到一个没有退路的绝境中时,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风平浪静的生活,注定是创造不出奇迹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39:55 | 查看全部
成功源于有目标时间:2014-07-21 作者:未详 点击:772次   哈佛大学曾用25年的时间,进行过一项跟踪调查,被调查者是一批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大致相当的年轻人,通过他们来判断目标对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
  
  结果表明,3%的被调查者有着十分清晰且长远的目标,10%的被调查者有着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60%的被调查者目标模糊,27%的被调查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具体的人生目标与长远规划。
  
  25年之后,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再次找到这些被调查者,结果发现:在25年的时间里,仅有3%的被调查者几乎都不曾更改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一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奋斗。25年后,他们几乎个个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
  
  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60%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
  
  另外那27%没有目标的被调查者,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经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经常都在抱怨别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世界,而从未想过要努力奋斗,出人头地。(www.rensheng5.com)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已经知道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么,所以最终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所以成功相对来说也打了折扣。这项调查生动地说明了明确生活目标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香港著名推销商冯两努曾这样说过:“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是啊,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身处何境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只有目标正确,成功才会降临。所以,亲爱的朋友,请给自己的人生一个清晰的目标吧,你肯定需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40:05 | 查看全部
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时间:2014-07-23 作者:未详 点击:331次 (www.rensheng5.com)  当一个青年人独立了,放弃了依赖性的时候,当一个青年人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每一个成大事的人都应当明白,独立生活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选择独立生活,对于培养良好的品质,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你有没有独立自主的习惯,从你的生活方式中,就可以看出。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就要学着独立去生活,自主地去做些事情,一个成大事者是不会在生活中依赖他人的。
  
  一位美籍华人谈起他在美国的一段经历。为了16岁的儿子能够成才,狠下心来,送他到一所远离住家却十分有名的学校去念书。那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每天都需要转三站公共汽车,换两次地铁,穿越纽约最豪华和最肮脏的两个街区,历时三个多小时。而纽约的地下铁又是世界上最乱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的事件发生。为什么这位朋友让自己的儿子放着附近的高中不读,而冒那么大的风险,整天奔波于那危险的路中呢?
  
  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儿子以后能考上美国最好的大学,另一方面更是由于这位美籍华人思想中的独立生存的观念使然。在美国,16岁的孩子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那位美籍华人始终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一关,都要穿越这样的危险地带,否则就难以在这错综复杂、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他告诉儿子说:人生的道路是更危险的,因为人生只有去,没有回,走的是只能走一次的路线,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道路,若一步稍有不慎,你的整个人生都将遭到打击或挫折。所以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语重心长地写道:“年轻人,你渐渐会发现,当你个人独行的时候,会变得格外聪明,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父亲是对的。”年青人应该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并且用这种习惯去在对世界,对生活中的一切。
  
  很多的时候,也许你会觉得社会太黑暗,你会抱怨别人太势利。感受了人世间的冷暖之后,你变得孤独,寂寞,总有许许多多不能名状的情绪要发泄。这时,你应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其实,你只是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外表成熟而内心却仍然依附着过去扶持着你的那些力量而生活的一个孩子。也就是说,你还没有独立,不能独自承担这许多事情。所以你活得不顺心、不积极,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独立,对于我们每个人都而言,都显得不可或缺。生活的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因为你自身就是你自己的生存环境之一。你才是你自己的主人。鲁迅先生的故事不知被多少人传诵:鲁迅小时候,由于家道的败落和父亲的病情,使还是孩子的鲁迅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不仅要学习,还要每天往返于药店与当铺之间,为生活而奔波。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忘自强不息地奋斗。一次,由于上学迟到,老师对他加以批评,鲁迅从此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了一个“早”字,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醒,更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体现:自立、自强。
  
  当一个青年人独立了,放弃了依赖性的时候,当一个青年人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社会的进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每个人都充满了智慧,又都有一副适应自己人生经验的“如意算盘”。然而,谁也无法在课堂上、书本中和家庭里教会青年们如何自如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利害关系,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弱点,以一个成熟者的目光来审视世界上的一切。只有独立地去面对,去体验,才会获得这些知识。正如一位先哲所说:若想让小鸟学会飞,就让它飞吧。
  
  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被一位朋友领着穿过几条不曾到过的小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二次自己来时,竟然无法辨认上次走过的路线;反而当初第一次去的时候如果能按图索骥,走一路问一路,再来时我们就能十分肯定地找到要找的目标——这就是独立的境界。
  
  独立的境界是美妙的,独立的习惯却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和培养的。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面对你自己、面对生活。
  
  独立的习惯是成大事者应该必备的条件之一。一个独立的人,他会坚守信仰,保持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一道亮丽的色彩。
  
  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会在成功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青年人学会独立生活,拥有了独立的品格,你就拥有了成功者必备的一个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41:05 | 查看全部
被自己打败时间:2014-06-17 作者:未详 点击:1295次   赵匡胤灭掉后周,建立宋朝后,很多人都不服气,其中,有两个人完全有实力造反。一个是驻守潞州的节度使李筠,此人幼年从军,力大无比,勇猛无双,令很多蛮夷之族闻风丧胆,而且历经后唐、后周两个朝代,极有威望。
  
  还在后周时,李筠征用国家赋税,召集亡命之徒,增强自己的实力,此行为被安上谋反的罪名都不为过,但后周皇帝忙于与南唐作战,不想后院起火,就只是骂了他几句了事。这让他自我感觉无限膨胀,哼,后周皇帝都不敢惹我,你赵匡胤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灭你还不跟掐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所以,当身边的谋士分析敌我优势,想找出最佳作战方案时,李筠豪情万丈地说:“我乃周朝老将,禁军都是我的旧人,闻我到来,必定倒戈归顺!”自信心如此爆棚,身边的人再无话可说。
  
  果然,李筠发兵后,第一战便取得胜利,这让他沾沾自喜之余,没有一鼓作气继续攻击,而是慢条斯理地一边作战,一边处理战争之外的杂事,准备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把赵匡胤慢慢折磨死。没想到,赵匡胤御驾亲征,亲自当先锋,玩命似的往前冲,很快攻占了潞州,让李筠再无险可守。
  
  面对从天而降的失败,李筠仰天长叹,然后纵身火海,结束了自己战功赫赫的一生。
  
  另一个造反的人是扬州节度使李重进,他不像李筠那么冲动,背地里磨刀霍霍,表面上却对赵匡胤俯首称臣,准备来个攻其不备。
  
  可惜,赵匡胤还是看出了他造反的端倪,决定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先是发出一封诏书,令李重进换个地方当节度使。看似平级调动,但里面却隐藏着刀光剑影,因为在此之前,所有被调走的节度使,都会在途中遭遇不测,这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有节度使被调走,大家就知道,皇帝那是要他的命。
  
  李重进接到这个圣旨后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还犹豫什么,立即反!但出乎意料的是,赵匡胤随后又下了第二道圣旨,令人到扬州抚劳李重进,表示朝廷对他的尊敬和真诚。
  
  这真是太蹊跷了!难道,赵匡胤真的只是给自己来个平级调动,并没有杀人之心?李重进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中。
  
  最终,起兵的念头占了上风,为了增加取胜的筹码,他给南唐皇帝写了封信,希望对方出手相助,但是,这位皇帝一心想过自己的小日子,不想卷入战争中来,就把信原封不动地送给了赵匡胤。
  
  李重进得知后,简直要气疯了,并且开始疑神疑鬼,总觉得身边有人要出卖他,弄得几个将军都受不了,趁着夜深人静,带着几个亲信悄悄地溜出城,跑到了赵匡胤那里。
  
  这让李重进更加暴跳如雷,怀疑每个人都在背叛他。为了杀一儆百,他抓住几十个将官,不由分说,将他们的脑袋全部砍了下来。两个月后,赵匡胤下了第三道圣旨——削夺李重进的一切官职。这次,李重进彻底崩溃了,总觉得人人都在嘲笑他,人人都想背叛他,于是变本加厉地杀人。
  
  当赵匡胤带领部队杀过来时,李重进的部队人心涣散,早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这个纵横沙场数年,战无不胜的将军,败得一塌涂地,只能像李筠那样,投身熊熊烈火中,以此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李筠和李重进都比赵匡胤更有威望、更勇猛,本来,他们可以给赵匡胤致命的一击,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但是,他们一个太过自负,把自己无限放大,把敌人无限缩小;
  一个又不够自信,一点风吹草动都惶惶不安,结果,败得狼狈不堪。

  其实,他们先输给了自己,然后,才输给了对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41:17 | 查看全部
面对威胁,也不放弃自己的信仰时间:2014-06-19 作者:未详 点击:600次   《塔木德》中,有这么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所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
  
  这本书自己的回答是:“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这段话对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产生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某都市的犹太人街上,发生了一件事情。每当想起此事,都会令人感慨不已。那时,这个东欧国家已经被德国军队占领了。有一天,所有的居民都被叫到一个广场上去集合,训完话后,纳粹军官从犹太人群中拉出一个学校老师模样的中年男子,军官以为只要这位教师肯放弃犹太教,其他犹太人一定会跟进的。
  
  “放弃犹太教吧!只要你肯改宗,保证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纳粹军官大声的宣布,唯恐大家听不到。
  
  “我拒绝。”骨瘦如柴的教师这样回答。
  
  “你的神可咒,只要诅咒你的神,那么,你的生活和你的家人就能受到永远的保护。”
  
  “我拒绝。”教师的声音很平静。
  
  “放弃犹太教,让我们来保护你。”
  
  “你绝对不能。”教师用更平静的声音回答。
  
  “什么绝对,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在说什么?假如你还这样嘴硬,我就先干掉你,杀鸡吓猴;再说一次,你到底放不放弃犹太教?”
  
  广场上的人都紧张地屏住了气息,一动也不动,世界像是突然静止了;他们有人注视着军官,有人凝视着教师,有些女人甚至闭起眼睛,不敢观看,因为这一幕实在是太恐怖了。
  
  “犹太神比你的生命重要吗?犹太神比你一生的命运重要吗?傻瓜!问一问你自己吧!”
  
  “你不能改变我的信念。”
  
  “你只要说一声放弃犹太神就好了。”
  
  “我不要。”教师铁青着脸回答,这时,纳粹军官再也忍不住了,他从枪套中拔出了手枪,伸直右手,瞄准教师,“砰”的一声枪响,射中了教师的肩膀,刹那之间,教师站立不稳,像游泳一样,在空中扑了几个空之后,便倒在地上了,教师血流不止,但还不断地低吟:“神是神,只有神才是神。”
  
  “猪,你这肮脏的犹太猪。”军官气得大声叫嚷:“你难道不知道我们比你的神伟大吗?你的生命不是由神决定的,而是由我决定的,你只要说一句放弃犹太教,我马上送你去医院,治好你的伤,然后,你就可以和你的家人一起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
  
  “我不要。”教师一面喘着气,一面回答。
  
  军官直立不动,好像有一点发呆。转瞬间,大家都看到军官的脸上布满了恐怖的表情,然后,他举起手枪,向躺在地上的教师开枪,一枪、两枪、三枪、四枪……在轰轰隆隆的枪声中,大家断断续续地听到教师“不要……不要……”的拒绝声,最后,教师终于死了。
  
  自从《圣经》的时代以来,犹太人就处处遭受迫害,但是犹太人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身份和信仰。无论处在哪一种逆境中,都要始终保持着强韧的抵抗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41:28 | 查看全部
上帝只偏爱奔跑者时间:2014-06-24 作者:未详 点击:869次   7月16日,英超豪门阿森纳官方网站发布一则短片,纪念一位越南非凡的“runningMan”(奔跑者)。片头如此: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英雄。在这次旅途中,英雄出现了——therunningMan。短片一经发布,这位越南球迷即刻风靡全球。那是7月15日,阿森纳刚刚抵达越南,开始了他们亚洲之行的第二站。作为一支英超球队,访问越南,尚属首次。因此,他们一到,立即引起了轰动。一群狂热的球迷一路奔跑,追赶着偶像的大巴车。可是,路途很长,车速也不慢。许多人在追赶一段后便放弃。可是,有一位小伙子却自始至终坚持着。
  
  那是一位年轻俊朗,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肤色黝黑,笑容爽朗。尽管大巴车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前行,可是他奔跑的速度并不慢,总能适时跟上。小伙子不断地朝车内群星微笑,向他们挥手,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车内,球星们也不断回应,发出善意的笑。
  
  这样的奔跑画面感染着每一位阿森纳球员。他们朝他不断地挥手,微笑,呐喊。他免不了摔跤。是的,他因一根灯柱而摔倒过,他因一棵大树而撞着了头……每次当他摔倒的时候,球星们便发出遗憾之叹。可是,随即他们又欢呼起来……
  
  他不知摔倒了多少次。可是,他不曾停歇。目睹着这位充满激情、令人可敬的小伙子奔跑、跌倒、爬起、微笑、再奔跑的过程,球星们对他肃然起敬。所有的球员都跑向车厢那一侧,对他唱起了歌:Signhimup(签下他)!Signhimup……
  
  当然,这是一句玩笑之词,但是,他们知道,这位球迷身上的热情与激情深深打动了他们。
  
  他跑了足足五公里。他终于乏了。不过,他倒没有停下,而是换乘一辆摩托车,继续他的“追梦”之路。
  
  看着他如此不懈地追求,带队教练终于下了决心,停下车,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向梦想的大门——他有了与阿森纳球员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车内,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和欢呼声。所有的大牌一一起立,迎接这位他们刚刚“签下”的新成员。拥抱,合影,求取签名。他与阿尔特塔并肩而坐,一只手友好地搭在这位著名球星的肩上,另一只手则振臂高呼。这样的一张照片成了阿森纳与球迷合影的经典之照。
  
  前锋吉鲁把这一段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当他把视频放上facebook时,全世界的人都惊叹于这位越南小伙子的幸运之遇。有网友评论:惊人的耐力、体力和忠诚度!难道他就是温格传说中的七千万引援?(www.rensheng5.com)签了他!这是幽默而善意的评论,所有人都为他喝彩。可是,更令世人意外的是,7月17日,当阿森纳与越南队一同出现在绿茵球场时,这位“奔跑哥”居然获得了与阿森纳球星一同出场的机会,成为阿森纳“名副其实”的“首发”球员。他参加双方球员例行的握手仪式。赛后,这位绰号“runningMan”的“枪迷”还获得了温格赠送的机票、球票和酒店住宿待遇。这是他莫大的荣幸。对于一位追梦的人来说,也是他获得的最高礼遇。
  
  这位红透全世界的越南小伙子,在忘我的奔跑中追寻到了他的梦想。这不仅仅是一个球迷对于球星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关于青春,关于“梦”的追求。就在那样疯狂的奔跑中,他达成了世人遥不可及的梦想。所有的球迷在为他高兴的同时也在艳羡他的境遇。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

  因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奔跑者,一种是观望者。而上帝,往往只偏爱那些拼了命的疯狂奔跑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41:38 | 查看全部
人生,为理想立志时间:2014-06-25 作者:未详 点击:866次   一路走来,太多的不如意,当置身于大千世界里,每天大多数人为自己的理想,或者生计忙碌崩波着,生活中的各种事,总是不为满意,且前进道路一片荆棘,有时候过多的生活压力负重在身上,如巨石一般,容不得一丝喘气的机会。

  的确,我们所处的当今社会里,金钱,权势,命运导致生活过多的沉重,久而久之,基于一生,只能是身心疲惫。

  有时候,何不静心去想,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去解决,去追寻自己理想的目标,不要过于迂腐,迁就了?

  有时候,当压力山大时,常常为之所叹:“太多的付出,命运过多的收获,一路辛酸,况且早已过而立之年,出路又在何方,人生又如何去改变了?一切总是那么渺茫了?”过多的叹息,一再自责只能是妄谈,何不言必行,行必果了?只有重新正视自我,在逆境中成长自己,不断去磨练自己,去寻找新的出路,不怕失败,从哪跌倒,从哪爬起,才可能有最大的希望。
  
  不管当今社会如何发展,不管你是谁,都避免不了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寻找准确的人生目标,这也是对自己一生的负责,只要下定决心,前途会一片光明。
  
  人生之所以迷茫,就是在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立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有些人看来,也许平淡的生活是最好的,最希望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可我不这样认为,没有目标的人生,只会停留在原地,没有远大的理想,只会变得懒惰,只会听天由命,任由安排。

  如果不想让机会白白浪费,不让青春在时间的流逝里任意的挥霍,那只有靠志向和理想冲出迷茫的万丈深渊,只有这样为理想的目标去努力的付出,将会抒写人生崭新的篇章。
  
  有理想的志向,就从立志谈起吧。古人对“志”的见解是“心之所指曰志”,其大体意思是指认的思想所发展的趋向。而当今汉语对“志向”一词的解释是“未来的理想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决心”,先对志的解释,而后又对志向的解释,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词了。所谓立志,就是立下未来的志向。
  
  短暂的人生当中,除了儿时的年幼无知,与此之外,不同的成长阶段与立志有莫大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指年少学海无涯的阶段,尤其是大学阶段,要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当走上工作岗位或者生活中时,(www.rensheng5.com)是立志理想的实现阶段;到怀抱儿孙时,是对所立理想志向的回顾与品味阶段。因此,立志是人的一生中必做的事,这也是所有青年所要深思熟虑的事。
  
  假如人生没有目标,就如墙头草一般,随风而倒,永远没有明确的目标。

  不要总是羡慕那些成功人生,因为他们有理想的立志目标,在着就是在前进中不断的去付出,因为成功的果实总是属于为理想志向付出的人。
  
  不管你聪明与否,只要有理想,有志向,有明确的目标,有上进心,有追求,有不怕万难的决心,只要肯付出,就有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收获。

  只要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只要肯付出,就一定有收获,不要急于一时求成,细水长流,相信,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有理想志向付出的人。漫漫人生路,为理想去立志,铺好光明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6:41:48 | 查看全部
管理就是一根“缰绳”时间:2014-06-26 作者:未详 点击:575次   他是业界公认的“不倒翁”,在商海浮沉中,总有一批人尾随其后,不离不弃,拼命跟着他干。

  人们不由疑问,他给手下那帮兄弟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他们死心塌地跟着他闯天下呢?
  
  有位记者带着好奇心前来采访他。
  
  他微笑着回答:“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我只能用一则故事说明。”
  
  “用故事说明?”记者问。
  
  他点头后,开始讲故事。
  
  “曾孔一日来到了集市,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在人流中,一只羊没有系缰绳尾随主人身后,主人停下,它停下;主人走,它就走。

  曾孔很诧异,他想到了刚才看到的一幕:一个人拉着拴羊的缰绳,羊对天‘咩咩’叫,就是不肯迈出蹄子。

  曾孔来到了羊主人面前,问他,这只羊真奇怪,为何不用缰绳拉着,却跟着你不离不弃呢?

  羊主人扬了扬空空如也的手说,缰绳就在我的掌心,难道先生你没有看见吗?

  曾孔的眼睛瞪大如羊眼也没有看到缰绳。

  他揉揉眼,非常惊讶。

  主人说,先生,我这根缰绳你现在看不到的,这根缰绳只有羊和我能看到。这根缰绳是这样形成的,我给羊喂食的是新鲜的草料,把羊舍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坚持着,缰绳就形成了。”
  
  记者听后,恍然大悟。
  
  这个人就是安徽庆发集团董事长姜一勇。
  
  姜一勇正是靠着“用我的真心、诚心、热心换你的真心、诚心和热心”编织的缰绳作为管理信条,将庆发集团做大做强,产品牢牢占据着国外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