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688|回复: 366

猜猜她是谁?

发表于 2014-4-6 17:12: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月29日,笔者去云南永仁踏青,无意中发现一种长相怪异的植物,我不知道它属于什么科目,请教了很多人均无结果。所以,今天把它的图片发上平台,开展一次植物竞猜活动。
    活动规则很简单:只要您能准确说出该植物的名称、所属科目,并准确提供对比网络图片,经活动发起人对比鉴定正确后,即可给予奖励。
    具体奖励如下:
    第一位猜中的老师奖励“猜王勋章”一枚,鼎币1000元;以后猜中的奖励勋章,鼎币500元;踩中双零楼层奖励“萌兔兔”勋章一枚,连续踩楼20帖者奖励“平台达人”勋章一枚。
    竞猜暂定时间:4月6日17:20分至4月20日21:30分止。
猜猜她是谁.jpg
猜猜她是谁?.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7:16:53 | 查看全部
请各位老师踊跃参加竞猜活动哦,奖励大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17:17:23 | 查看全部
大家快来猜一猜她到底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17:20:17 | 查看全部
呵呵,没有见过的!查查网络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17:22:48 | 查看全部
不知道额没见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17:36:1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马兵于2014-04-06 17:20发表的  :
呵呵,没有见过的!查查网络看看
哈,欢迎兵老师的参与!快去查查看,说不定第一个猜中就是您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17:36:50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楼微笑生活于2014-04-06 17:22发表的  :
不知道额没见过
是的段老师,这个我也没见过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17:37:36 | 查看全部
欢迎各位老师都来猜一猜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18:47:42 | 查看全部
文冠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18:49:02 | 查看全部
文冠果又名木瓜、文官果,是高级油料。过去,人们对其鲜食、加工、药用和观赏等价值未予重视。文冠果树姿婀娜,叶型优美,花色瑰丽,花期晚且长,近年来,开始作为新型观赏树木栽培。文冠果具有花美,叶奇,果香,枝瘦,体拙的特点,易于人工控制树型,创造各种盆景。北方地区公路、城市街道、风景区都可作为观赏树木栽培。木材肉红色,色泽瑰丽,纹理美观,材质坚硬,是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种壳可制活性炭。榨油后饼粕蛋白质含量高,无毒,适口性好,是重要蛋白质食品原料。
2 信息模块
  信中文学名:文冠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蔷薇亚纲(Rosidae)
  目:无患子目(Sapindales)
  科:无患子科(Sapindaceae)
  亚科:车桑子亚科(Dodonaeoideae)
  属:文冠果
  属种:文冠果(Xanthoceras)
  分布:中国产北部和东北部,西至宁夏,甘肃,东北至辽宁,北至内蒙古,南至河南。
3 植物信息
  文冠果——树种中文名:文冠果
  种拉丁名: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种别名  :文冠树、文官果、木瓜
科中文名:无患子科
科拉丁名:Sapindaceae
属中文名:文冠果属
属拉丁名:Xanthoceras
国内分布:我国产北部和东北部,西至宁夏,甘肃,东北至辽宁,北至内蒙古,南至河南。
中国植物志:47(1):072
最低海拔:600
文冠果药用部位:枝、叶
药用主治:治风湿性关节炎
拼音名:Wén Guàn Guǒ英文名:Wood of Shinyleaf Yellowhorn
  拉丁名: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别名:文冠花、崖木瓜、文光果、文冠木。
4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文冠果的茎或枝叶。
  采收储藏:春、夏季采茎干,剥去外皮取木材,晒干。或取鲜枝叶,切碎熬膏。
5 植物简介
  文冠果——花文冠果,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小枝粗状,褐红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5-30cm;小叶9-17,膜质或纸质,披针形或近卵形,两侧稍不对称,长2.5-6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利锯齿,顶生小叶通常3深裂,上面无毛或中脉上有疏毛,下面嫩时被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
  文冠果花序先叶抽出或与叶同时抽出,花杂性,雄花和两性花同株,两性花的花序顶生,雄花序腋生,长12-20cm,总花便基部常有残存芽鳞;花梗长1.2-2cm;苞片长0.5-1cm;萼片5,长6-7mm,两面被灰色绒毛;花瓣5,白色,基部紫红色或黄色,脉纹显着,长约2cm,宽7-10mm,爪之两侧有须毛;花盘的用状附属体橙黄色;雄蕊8,花丝无毛;子房三室,被灰色绒毛;花柱顶生,柱头乳头状。蒴果近球形或阔椭圆形,有三棱角,室背开裂为三果瓣,长达6cm。种子扁球状,长达1.8cm,黑色而有光泽。花期春季,果期秋初。
6 形态特征
  文冠果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小枝粗壮,褐红色,无毛,顶芽和侧芽有覆瓦状排列的芽鳞。叶连柄长15-30厘米;小叶4-8对,膜质或纸质,披针形或近卵形,两侧稍不对称,长2.5-6厘米,宽1.2-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利锯齿,顶生小叶通常3深裂,腹面深绿色,无毛或中脉上有疏毛,背面鲜绿色,嫩时被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侧脉纤细,两面略凸起。花序先叶抽出或与叶同时抽出,两性花的花序顶生,雄花序腋生,长12-20厘米,直立,总花梗短,基部常有残存芽鳞;花梗长1.2-2厘米;苞片长0.5-1厘米;萼片长6-7毫米,两面被灰色绒毛;花瓣白色,基部紫红色或黄色,有清晰的脉纹,长约2厘米,宽7-10毫米,爪之两侧有须毛;花盘的角状附属体橙黄色,长4-5毫米;雄蕊长约1.5厘米,花丝无毛;子房被灰色绒毛。蒴果长达6厘米;种子长达1.8厘米,黑色而有光泽。花期春季,果期秋初。  
7 生境分布
  生境文冠果盛花期生态环境:文冠果野生于丘陵山坡等处,各地也常栽培。文冠果喜光,耐严寒、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病虫害能力强。深根性,主根发达,萌蘖性强,生长快,寿命可达数百年。平原、沟壑、丘陵均可种植。土层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微碱性土壤最利于其生长发育。[1] 我国产北部和东北部,西至宁夏、甘肃,东北至辽宁,北至内蒙古,南至河南。野生于丘陵山坡等处,各地也常栽培。模式标本产我国北部。  
       资源分布: 在中国分布于北纬28°30′—46°,东径100°—127°,自然分布多在海拔400米—2000米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南自安徽省萧县及河南南部,北到辽宁西部和吉林西南部,东至山东,西至甘肃、宁夏、新疆。在黄土丘陵、冲积平原、固定沙地和石质山区等瘠薄多石干燥之地均能生长,且寿命长,1000多年的大树仍花繁叶茂,生长健壮。
8 栽培技术
  文冠果——种子用种子、嫁接、根插或分株繁殖。
  ①种子繁殖:果实成熟后,随即播种,次春发芽。若将种子沙藏,次春播种前15d,在室外背风向阳处,另挖斜底坑,将沙藏于移至坑内,倾斜面向太阳,罩以塑料薄膜,利用阳光进行高温催芽,当种子20%裂嘴时播种。也可在播种前1星期用45℃温水浸种,自然冷却后2-3d捞出,装入筐篓或蒲包,盖上湿布,放在20-50℃的温室催芽,当种子2/3裂嘴时播种,一般4月中、下旬进行,条播或点播,种脐要平放,覆土2-3cm。
  ②嫁接繁殖:采用带木质部的大片芽接、劈接、插接或嫩消芽接等,以带木质部的大片芽接效果较好。
  ③根插繁殖:利用春季起苗时的残根,剪成10-15cm长的根段,按行株距30cm×10(-15cm)插于苗床,顶端低于土面2-3cm,灌透水。
  ④分株繁殖:有些灌木形植株,易生根蘖苗,可进行分株繁殖。田间管理:幼苗出土后,浇水量要适宜。苗木生长期,追肥2-3次,并松土除草。嫁接苗和根插苗容易产生根蘖芽,应及时抹除,以免消耗养方。接芽生长到15cm时,应设支柱,以防风吹折断新梢。文冠果 - 文冠果病害防治文冠果的主要病害为黄化病、霉污病、立枯病等。立枯病又分种腐型、猝倒型和根腐型。种腐型发生于文冠果播种后出苗前,肥料发酵不充分、种子催芽过头、覆土过厚都可引起发病。
  后2种类型,发生于出苗后生侧根前,通常与出苗后湿度过大有关。此外还有烂叶型与立枯型。烂叶型与留苗过密、浓雾期长有关,应及早间苗;立枯型为生长点枯死,地表根茎染病,幼苗枯死但不倒。可在播前条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22.5~45kg/hm2或用0.2%(种子重量的)赛力散拌种进行预防。除此之外还有根线虫引起的黄化病,木虱引起的霉污病及黑绒金龟子等。加强苗期管理,及时中耕松土,剪除病株,换茬轮作,可减轻黄化病的发生。对于霉污病可在早春喷洒50%乐果乳油2000倍液毒杀越冬木虱,7d喷1次,连续喷3次即可控制木虱的发生。对黑绒金龟子可在5月下旬用50%杀螺松乳油0.1%溶液喷洒叶面,杀灭成虫。
9 性状特征
  文冠果性状鉴别:茎干木部呈不规则的块状,表面红棕色或黄褐色,横断面红棕色,有同心性环纹,纵剖面有细皱纹。枝条多为细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黄绿色,断面有年轮环纹,外侧黄白色,内部红棕色。质坚硬。气微,味甘、涩、苦。以质坚实、身干、色匀、无皮、色红棕者为佳。显微鉴别:茎干横切面:韧皮部纤维成束,断续排列成环带,韧皮薄壁细胞内可见草酸钙方晶,偶见簇晶及浅黄色内含物。形成层呈波状环。木质部占主要部分,木化显着,导管类圆形,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部分导管中充满棕红色、棕黄色和浅黄色的内含物;木纤维壁厚;木射线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有时尚可见含黄棕色物质;木射线宽1-3列细胞(从木部切线向切面观察,更清晰)。
  粉末特征:茎干粉末红棕色,枝条粉末棕黄色或黄白色。木纤维多数,无色或淡黄色,胞腔明显,胞壁具斜纹孔,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木部薄壁细胞长方形或类圆形,淡黄色,壁稍薄,纹孔明显散在或数个相连。导管为具缘纹孔,偶见梯纹及网纹。草酸钙簇晶直径10-20μm。散在存在于细胞间;草酸钙方晶长7-15μm。尚可见不规则的黄棕色或红棕色的片状物。
10 理化鉴别:
  (1)取文冠果干燥粗粉10g,用乙醇回流提取,浓缩提取液至20ml备用。①取提取液1ml,置试管内加入镁粉少许,再缓缓滴入浓盐酸2-3滴,溶液显紫红色。(检查黄酮)②取提取液1ml,滴加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数滴,溶液显暗绿色。(检查鞣质)
  (2)薄层色谱取上述提取液15ml,置蒸发皿中挥干溶媒,加适量水并连同不溶物一同转入分液漏斗中,用乙醚萃取,浓缩乙醚液,供点样用。以槲皮素作对照。点于硅胶GF板上。以苯-氯仿-乙酸乙脂-乙酸(5:1:4:1)为展开剂,展距:13cm,两次展开。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均呈暗棕色斑点、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同位置处显相同的荧光斑点。文冠果 - 价值用途文冠果——果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中国适宜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树种中,木本植物文冠果被确定为中国北方惟一适宜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树种,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制造生物柴油的八大树种之一。
  文冠果种子含油率为30.4%-47%,种仁含油量高达66.39%-70%,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和营养价值:文冠果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症,经过加工,还可制成亚油酸丸、益寿宁等药物,对治疗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和慢性肝炎均有明显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文冠果除了可作为优质食用油外还是首选高级润滑油、油漆、增塑剂等产品的优质原料。
  文冠果树叶、树枝、树干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主要用于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文冠果生长期可达200年以上,目前在山西晋北地区发现的文冠果树最大树径达188公分,树令高达1000年以上,树高12米左右,文冠果树的木材结构坚硬、密度大、文理清晰、色泽亮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用材林木之一,也是用于制造高档家具、工艺品、居室装饰的高级木材。文冠果种壳是制造活性炭的理想材料之一,又是生产治疗前列腺炎药物的主要原料。种仁经榨取油脂后的渣粕含有25.75%的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粗纤维是优良的动物饲料,丰产期的文冠果林每亩至少可供养1-2头肥猪。文冠果树由于根系发达,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水份和养分,所以特别耐干旱、耐瘠薄。特别适合北方年降雨量偏少的河北、山西、内蒙、甘肃、新疆等干旱半干旱的地区的丘陵、山坡、沟壑作为绿化荒山、荒坡进行荒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成活率远高于其它品种,如山杏、刺槐、小叶杨等耐旱树种。文冠果树也特别耐寒,在零下41度尚能安全过冬。
  文冠果树嫩叶经焖炒加工后可替代茶叶作饮料、清凉爽口。文冠果花朵芳香诱人、花色鲜艳、花期长达近1个月,树型阿娜多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风景树,可育成林供观光旅游,也可置成盆景,摆放家中很具艺术性。文冠果油是一种优良的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文冠果油经水解、甲醇酯化后转化为生物柴油,而生物柴油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可取代柴油而节约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石油能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生产,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发展规划,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将给予倾斜和大力扶持。文冠果全身是宝,随着人们对文冠果综合研究、开发力度的日益广泛、深入,文冠果产业一次投资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使发展者长期受益。
11 化学成份
  文冠果的表皮茎枝含2a,3β-二氢杨梅树皮素(2a,3β-dihydromyricetin),2a,3β-二氢槲皮素(2a,3β-dihydro-quercetin),2β,3β-表儿茶精(2β,3β-epicatechin),2β,3β-表没食子儿茶精(2β,3β-epigallocatechin)。心材含杨梅树皮素(myricetin),消旋白蔹素(ampelops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epigallocate chin),槲皮素(quercetin)。种子油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二十碳-11,14-二烯酸(eicosa-11,14-dieno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芥酸(sinapi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二十四碳-15-烯酸(tetracos-15-enoic acid)等。   
  果含多种成分:(1)皂甙类 21β,22a-二当归酰氧基-3β,15a,16a,28-四羟基-12-齐墩果烯(21β,22a-diangeloyloxy-3β,15a,16a,28-tetrahydroxyolean-12-ene)、21β-(3,4-二-O-当归归酰-β-D-吡喃岩藻糖氧基)-3β,16a,22a,24,28-五羟基-12-齐墩果烯[21β-(3,4-di-O-angeloyl-β-D-fucopyranosyloxy)-3β,16a,24,28-pentahydroxyolean-12-ene],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秦皮素(fraxetin),秦皮甙(fraxin),21-O-(3,4-二-O-当归酰)-β-D-吡喃岩藻糖基-茶皂醇B[21-O-(3,4-di-O-angeloyl)-β-D-fu-copyranosyl-theasapogenol B],21-O-(4-O-乙基-3-当归酰基)-β-D-吡喃岩藻糖基-茶皂醇B[21-O-(4-O-acetyl-3-O-angeloyl)-β-D-fu-copyranosyl-theasapogenol B],21-O-(4-O-乙酰基-3-O当归酰基-β-D-吡喃岩藻糖基-22-乙酰基原七叶树甙元[21-O-(4-O-acetyl-3-O-angeloyl)-β-D-fucopyranosyl-22-O-acetyl protoaescige-nin],原七叶树甙元(protoaescigenin),16-O-乙酸基-21-O-(3',4'-二-O-当归酰基)-β-D-吡喃岩藻糖基原七叶树甙元[16-O-acetyl-21-O-(3',4'-di-O-angeloyl)-β-D-fucopyranosylprotoaescige-nin],22-O-乙酰基-21-O-(3’,4'一二-O-当归酰基)-β-D-吡喃岩藻糖基原七叶树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糖甙[22-O-acetyl-21-O-(3',4'-di-O-angeloyl)-β-D-fucopyranosylprotoaescige-nin-3-O-β-D-glucuropyranoside],22-O-乙酰基-21-O-(4-O-乙酰基-3-O-当归酰基)-β-D-吡喃岩藻糖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原七叶树甙元[22-O-acetyl-21-O-(4-O-acetyl-3-angeloyl)-β-D-fucopyranosyl-3-(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protoaescigenin],22-O-乙酸基-21-O-(3,4-二-O-当归酰基)-β-D-吡喃岩藻糖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原七叶树甙元[22-O-acetyl-21-O-(3,4-di-O-angeloy)-β-D-fucopyranosyl-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protoaescigenin],28-O-乙酸基-21-O-(4-O-乙酰基-3-O-当归酰基)-β-D-吡喃岩藻糖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原七叶树甙{28ˇO-acetyl-21-O-(4-O-acetyl-3-O-angeloyl)-β-D-fu-copyranosyl-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protoaescigenin},28-O-乙酰基-21-O-(3,4-二-O-当归酰基)-β-D-吡喃岩藻糖基-3-[β-O-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原七叶树甙元{128-O-acetyl-21-O-(3,4-di-Oangeloyl)-β-D-fucopyranosyl-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protoaescigenin}。(2)甾醇类a-菠菜甾醇(a-spinasterol),△7-豆甾烯醇(△7-stigmastenol),△5.22-豆甾二烯醇(△5.22-stigmastenol),(△7-燕麦甾醇(△7-aven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3)三萜醇类β-香树脂酸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蒲公英赛酸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甘遂-7,24-二烯酸乙酸酯(tirucalla-7,24-dienol acetate),环方土米烯酸乙酸酯(cyclofontumienolacetate),4a-甲基果尔果萜醇乙酸酯(4a-methylgorgostanolacetate),丁酰鲸鱼醇乙酸酯(butyrospermol acetate)。 文冠果 - 药用价值文冠果炮制:剥去外皮,取木材晒干;或取鲜枝、叶切碎,熬膏用。性味:甘;微苦;性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热痹;筋骨疼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熬膏,第次3g。外用:适量,熬膏敷。摘录:《中华本草》文冠果 - 文冠果的市场形势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将成熟果实与蜂蜜共同熬制后腌藏,制成风味独特的一种“蜜饯”,兑水后充当一种过年时饮用待客的风味饮料。
       在中国当代历史上,文冠果有一段特殊的历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冠果和木槿曾经被定为“钦定植物”,其他的花木就只能遭到摧残了。木槿花可以食用和药用,而文冠果皮厚,本身并不好吃,在医学上用得也比较少,那么为什么会被定为“钦定植物”呢?原来文冠果又名“文官果”,寓意“文官掌权”,而当时的“四人帮”成员皆为所谓的文官,自然受到了江青的青睐。
12 经济价值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文冠果种子含油率为30%-36%,种仁含油率为55%—6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占52.8%-53.3%,亚油酸占37.8%—39.4%,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文冠果油在常温下为淡黄色、透明,无杂质,气味芳香,芥酸含量低(2.7%—7.9%),能长时间贮藏,可制多种维生素,提取蛋白质和氨基酸;对高血压、血管硬化、疽石症、风湿症、神经性遗尿症和消炎止痛等均有一定疗效。文冠果油含碘值125.8、双烯值0.45,属半干性油,亦是制造油漆、机械油、润滑油和肥皂的上等原料。果皮可以提取糠醛,种皮可制活性炭,花味甘可食,叶子经加工可作饮料,油渣经加工可作精饲料等。同时文冠果又是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国土的一种优良树种。
     1、文冠果油由于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等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在人体合成的脂肪酸,这些成份都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物质,参与细胞成份磷脂的合成,形成细胞膜,与胆固醇结合参与体内新陈代谢,亚油酸在动物体内与胆固醇结合成脂而使其降解为胆酸,然后排出体外。故有降低血脂、血压、胆固醇的特殊生理保健功能和医疗作用。在医药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症。另外,文冠果油中的主要成份能促进人体新生组织生长,受损细胞组织的修复、前列腺素合成。动物缺乏亚油酸和亚麻油时会使肌体产生发育不良,皮肤和肾损伤甚至产生不育症等症状。用文冠果油经过加工可制成亚油酸丸、益寿宁等药物,对治疗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和慢性肝炎均有明显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文冠果树叶、树枝、树干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主要用于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2、文冠果除了可作为优质食用油外还是生产高级润滑油、油漆、增塑剂等产品的优质原料
     3、文冠果生长期平均可达500年以上,目前在山西晋北地区发现的号称“文冠果王”的文冠果树最大树径达188公分,树令高达1000年以上,树高12米左右,文冠果树的木材结构坚硬、密度大、文理清晰、色泽靓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用材林木之一,也是用于制造高档家具、工艺品、居室装饰的高级木材。
     4、文冠果种壳是制造活性炭的理想材料之一,用于改善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效果好、全球需求量大。
     5、种仁经榨取油脂后的渣粕含有25.75%的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粗纤维是优良的动物饲料,丰产期的文冠果林利用渣粕每年每亩至少可供养1-2头肥猪。
     6、文冠果树由于根系发达,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水份和养分,所以特别耐干旱、耐瘠薄。特别适合北方年降雨量偏少的河北、山西、陕西、内蒙、甘肃、新疆、吉林、辽宁等干旱半干旱的地区的丘陵、山坡、沟壑作为绿化荒山、荒坡进行荒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成活率远高于如山杏、小叶杨等耐旱树种。文冠果树也特别耐寒,在零下41度尚能安全过冬。
     7、文冠果树嫩叶经焖炒加工后可替代茶叶制作成清凉爽口的多种保健饮料。
     8、文冠果花朵芳香诱人、花色鲜艳、花期长达近1个月,树型阿娜多姿,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风景树,可育成林供观光旅游,也可置成盆景,是城市园林风景绿化、高速公路和铁路绿化带建设的最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
     9、特别重要的是文冠果油是一种优良的生产生物燃油的原料,文冠果油经水解、甲醇酯化后可转化为高效生物燃油,而生物燃油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它可取代汽油、柴油而节约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生产,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发展规划,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将给予倾斜和大力扶持。目前,国家林业局、中石油公司等均将发展非粮食和食用油加工的生物燃油可再生能源项目列入重要的发展规划之中,并于2007年已着手在陕西、新疆等地进行规划试点,计划1-2年内发展种植10万亩文冠果。由此,文冠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大面积丰产栽培已迫在眉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