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70|回复: 17

[原创摄影] 歙县路过

发表于 2014-4-16 16:57: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49万。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荣誉称号。
歙县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歙县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文物之海”、“中国牌坊之乡”之称。
歙县夜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6:58:13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丁羊) 的帖子

徽州府
徽州府.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0:46 | 查看全部

回 1楼(丁羊) 的帖子

许国石坊的来历
许国石坊,俗称八脚牌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一五八四年,距今将近四百年历史,是万历皇帝为表彰许国而建的。 许国石坊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十一点五米,东西宽六点七七米,高十一点五米。四面八柱,各联梁坊,整座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前后两坊合用)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全部采用青色茶园石。梁柱粗硕,方柱断面下大上小,且重心渐向坊心微偏,故结构安稳固实。石坊遍布雕饰,梁坊两端浅镌如意头,缠枝、锦地开光。中部菱形框内为深浮雕,如巨龙飞腾、瑞鹤翔云、鱼跃龙门、威风祥瑞、龙庭舞鹰、三喜、麟试彩球、凤穿牡丹等,错落有致,疏朗多姿,令人赏心悦目。直柱中段为散点团花式锦纹,上段为云纹,缀以姿态各异的翔鹤。柱基外侧的台基上,雕置蹲驻与奔赴等各种动作的大狮子十二只,有的大狮还抱弄小狮,形态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台基左右侧皆镌各式獬豸(注:獬豸音邂志,古代传说中的独角异兽,能辨别是非,见人争斗就用角顶非正义的一方)图案。石坊四面有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先学后臣、上台元老等擘窠大字出自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手笔。
整个许国石坊雕刻艺术,显得古朴豪放,精致细腻,雅淡明快,整齐柔和,它的独特形制和建筑艺术在全国罕见,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至今仍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许国,于大明嘉靖六年(公元一五二七年)诞生在徽州府歙县东门外一户平民家庭,祖辈务农,父辈早年务农,后经商,不久还乡闲居。许国十八岁考中秀才,因家道贫寒,无以为生,遂在石山精舍讲学糊口。许国从十九岁第一次考举人,先后参考六次,直到三十五岁那年,第六次参考才幸中举人。三十六岁第一次赴京师参加会试失败;嘉靖四十四年,许国三十九岁那年方才进士及第。由此可见,许国走上成功的道路,达到了封建时代光辉的顶峰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许国民间的传说之一:黄村岭后山庄就流传许国老在木石里执教的故事。木石里离岭后山庄不过十几里路程,在叶村与叶岔的公路左侧的一个小山村。古代,这个小山村叫木石猪村,村民世代以打猎谋生,无人读书,常遭邻里人的歧视,并讥讽为:“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村民好不容易请到了许国来此坐馆。许国没有让村民失望,每天晨起,自己站在山坡上朗读四书五经,学生们见到自己的先生还这样发愤读书,也就起早进蒙馆念早书了,村中一片朗朗读书声,在山村的上空回荡。许国应当地里正(相当于现代的村长)的请求,为木石猪村更名。许国既考虑到长期形成的习惯又能体现村民的愿望,于是将猪字更改为里字。从此木石猪村就更改为木石里村,一直延用到现在。这个小山村后来曾有人考中秀才和举人。
许国民间的传说之二:许国进京赶考,后来做了大官,岭后山庄还另有一番传说。当年许国在外地坐蒙馆,有的学生都中举做官了。学生来拜先生,那是理所当然。但有的学生就轻视起自己的老师来了,意思是说你先生去考,不一定考得功名。先生就说,我不去考则已,要考定要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学生认为老师在夸海口,于是说:先生果真有那朝一日,我们给您抬石头造牌楼。真没想到,许国步入仕途,步步高升,他的学生朱翊钧,就是明神宗皇帝。皇帝对自己的老师的协忠运筹,茂著劳绩,大加赞誉,受到加恩眷酬。位居当朝宰相(注:当朝首辅申时行,二辅许国),真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许国曾连上两疏,一再恳辞“殊常恩命”,皇帝不允,下旨“勿得固辞”。于是,这位许阁老上沐皇恩,回到徽州老家,开始造这座历史丰碑。当年与老师打赌的学生,也来象征性抬石头。口中唱道:我是牛,抬石头,抬到徽州给老师造牌楼!相传,口中如果不唱,那庞大的青色茶园石就抬不动,一唱起来就不知轻了多少。造的牌楼就是许国石坊——八脚牌楼。
许国民间的传说之三:许阁老的原配夫人是云雾川的。此女身材和面相都是百里挑一的美人,但就是长了一头瘌痢。嫂嫂都嫌弃她,不允许在家中洗脸。此女,天天到云雾川村口的一个岩石下面的水凼洗脸。嫂嫂看到小姑的脸越来越美,就问她在什么地方洗脸。小姑告诉嫂嫂说:我洗脸的地方是铜盆洗面,掌扇遮荫。嫂嫂感到十分诧异,于是在次日便静悄悄地跟在后面去看个究竟。只见小姑洗漱的地方,霞光四射,热气腾腾,宛如仙境。从此以后,嫂嫂猜想,小姑日后必成贵夫人,再也不敢怠慢。处于穷困潦倒中的许国还在木石里坐馆,经人撮合,竟然娶了云雾川的瘌痢姑娘为妻。后来许国发达了,依然热爱着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
许国石坊,全国唯一一座呈八角结构的牌坊.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1:39 | 查看全部

回 2楼(丁羊) 的帖子

歙县寡妇桥的来历
太平桥又名“寡妇桥”,相传它是歙县一个姓李的寡妇独资建造的。这个无儿无女,却有万贯家财的寡妇,一心要修来世的寿福,便捐资建造这座石桥,以利行人。这个寡妇呕心沥血,费时五年,耗尽全部家财,才把大桥建成,可她万万想不到横祸天降。因为那时有条不成文的王法,规定除皇室之外,民间一律不造双孔桥。造双孔桥有模拟皇帝金銮殿之嫌,为欺君犯上罪。当地有些贪官污吏奏向朝廷,皇帝诏令歙县县令将李寡妇处以剥皮抽筋之极刑。圣旨传到歙县,民情激愤,有人大白天都打着灯笼走路,示意“有天无日,善恶倒置”。县令慑于民愤,只将李寡妇收监,想避避风头再作了结。谁知,西门外有个名叫陈天寿的剃头匠,是个没有人性的恶棍,他亲自去县衙,声称自己会剥人皮,请县太爷不要因找不到刽子手而为难。那县令同自己的贴心谋士们商量。谋士们说:“丧天良绝子孙的事断不可为,还是把那个可恶至极的陈天寿,先剥皮算个数。”第二天,陈天寿听说县令召见,乐不可支,带上剥人皮的水银和刀,天寿说:“只要先在头顶划个十字形刀口,再取水银朝天灵盖上的刀口一浇,那水银见血就跑,不需一时三刻,便皮肉分离,这叫水银灌顶法。”“本县令不相信会这样顺利,就先借你的头做个试验!”县令突然翻脸,把惊堂木一拍:“来人,动手吧!”预先作好的准备的众衙役,一拥而上,把那陈天寿按跪在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果然实验成功了。陈天寿这条恶狗虽然除了,但处死李寡妇的圣旨岂能违抗。说来也巧,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驾崩了,在国丧大祭期间,一律不能杀人,后经当地民众联合请愿,李寡妇终获赦免,削发为尼去了。从此,大家都叫这座桥为“太平桥”,再没人叫它“寡妇桥”。
寡妇桥.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17:01:51 | 查看全部
歙县虽小,但徽文化底蕴深厚,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学习丁羊老师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7:03:18 | 查看全部

回 4楼(胡云峰) 的帖子

谢谢胡老师到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6 17:23:11 | 查看全部
有机会咱也去转转,呵呵。图文并茂,尤其《歙县寡妇桥的来历》这一段文字让人一目了然的清楚了这个桥的故事由来,学习欣赏夏老师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8:04:11 | 查看全部
再将许国石坊的来历附上,以便大家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7 00:05:2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7 00:05:2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