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岩泉
近年来,很多农村家长,为了挣钱供孩子上学,一个个背井离乡去沿海打工;可是打工所挣来的那几个血汗钱,远远不够支付将子女带到身边就近入学那高昂的“借读费”。于是,只好把孩子留在老家的学校念书,由爷爷奶奶代管。然而在农村,像爷爷、奶奶级这个年龄段的人,大都出生于五六十年代,本身所受的教育就很有限,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正而八经读过书。当年在农民夜校所认识的那几个字,由于这些年的遗忘,眼下几乎跟文盲差不多了。
现在的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他(她)们或许还能勉强看得懂,到了三、四年级,就很难对付,进入初中(特别是外语和数学),就基本上如看天书了。
所以,留守在家的爷爷、奶奶们唯一能履行的职责,就是当好孙子们物质生活上的后勤部长和目光所能及的监护人,稍远一点的距离,就鞭长莫及,爱莫能助了。
而眼下农村村一级的学校,基本上没有初中年级的设置,要上初中,就得到远离家门的乡镇或县城去。于是,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等等,就全靠学校和他们的自觉。然而,这个年龄段,恰恰又是最缺乏自控能力和最具可塑性的阶段。
他们走出校门便是五彩绽纷、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学校的单纯、学业的枯燥与社会的多元、文化生活的丰富形成强烈的反差,在这种忽冷忽热、时而规范与时而放纵的二元环境下,孩子们那近乎蚕蛹般稚嫩的灵肉便张弛无序、发育异常,一代畸形便应运而生。在他们眼里,父母亲外出打工挣到的钱也就是从遥远的地方寄来的爱。久而久之,钱的概念取代了父母的面容。
刘某是我的一位农民朋友,5年前他们两口子就到东莞樟木头镇打工挣钱。他的两个儿子先后转入县重点中学读书,光转学费就是好几千元。起初,成绩在班里倒也名列前茅。可是由于兄弟俩是租赁学校附近的民房住,放学回到住所后就没人管,看到别人去玩电子游戏也跟着去,玩着玩着就上瘾了,后来索性课也不去上,慢慢的成绩便一落千丈。
不久前,他得知这情况,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说,你们就回来吧!不然,再往下退恐怕就更麻烦了。他说我何尝不想回来,只是回来我到哪儿弄那么多钱供他们读书?
人们常说: 三点(缺口、准星、靶心)成一线,就能命中优秀;三位(学校、社会、家庭)成一体,方可育出良才。
可是,我的农民兄弟。外出打工挣了几个票子却耽误了孩子;回家虽能照料好孩子,只是,种那几亩地无论如何也不弄不到几张票子;没有票子还是照样培养不了孩子。票子——孩子,孩子——票子,让我的农民兄弟,真真想疼了脑子,最后还是没想出什么好法子。
yqyds@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