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说豫西土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豫西土匪曾一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这里,曾爆发过闻名全国的白朗起义,由豫西刀客首领白朗所率领的杆子(义军)曾纵横鄂、豫、皖、秦、晋、陇、川等大半个中国,其矛头直指窃国大盗袁世凯及其“洪宪王朝”,是20世纪初震撼全中国的一件大事。
灵宝地处豫、秦、晋三省交会处,属于“三不管”地带。灵宝土匪大都属于本地特产,一场蝗灾、一次瘟疫、一场战争,很快就能催生出一批大大小小的土匪。
据灵宝县志记载:崇祯十三年(1640年)夏,旱,蝗、蝻生,禾苗被食几尽,斗米价一两五钱。冬无雪,大灾荒,人相食,饿死者十之四、五……道光十八年(1838年)六月,蝗,食禾将近,百姓食树皮草根……1921年,阌乡旱灾极重,秋冬之交,阌乡疫病大作,每至一家死亡殆逾半数;1932年,是年春,天降黑霜,麦豆薄收,仅有一二成。夏,大旱,秋禾多枯……在短短200年时间内,灵宝境内灾年记载竟达数10次之多。
连年灾害严重的豫西,土匪蜂起。据史载,仅20世纪初,活跃在豫西地区的大小土匪杆股就有一百多家,多者五、七百人,少者三、二十人。像号称“中原大侠”的王天纵和巾帼趟将张寡妇、趟将老洋人等都许多名匪都曾在灵宝流窜作案、祸害灵宝人民,连那个后来盗掘清东陵,臭名远扬、临死还搂着大烟枪的孙殿英也是出自豫西土匪。
趟将是豫西土匪对自己的称谓,所谓“趟”,是指趟水过河,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混一天是一天的意思。土匪管自己叫趟将,当地老百姓可没那么客气,无论你是什么“大将军”,还是什么“大都督”,一律称其为“杆”,闹土匪叫“起杆”,土匪大头目就是“大架杆”,二头目就是“二架杆”。
趟将“起杆”,首先要喊“牌子”,喊“牌子”也很有讲究。如豫西最有名的趟将白朗因被人陷害进了大狱,出狱后,他的好友梁洼村的郜永成替他喊“牌子”,是这样喊的:
老白朗,做趟将, | | 不图银钱不图粮; | | 天下事,太不公, | | 爷爷我肚里气不平; | | 软的捏,硬的怯, | | 爷爷我心肠要变铁。 |
就这样,一步步把白朗逼上了造反路。假如不是这样,白朗可能永远是个安分守己的农民,那么,豫西趟将史上少了一个英雄,中国近现代就少了白朗起义这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
还有豫西有名的趟将李鸿宾,最初是从“打孽”开始的。“打孽”,就是替人充当杀手报仇。他在干过两桩后,嫌“打孽”不过瘾,就想喊“牌子”往大处整。这时候,大营村有一孤儿寡母因不堪一恶霸欺负,派人找到他。谈好价钱后,一天夜里,李鸿宾和弟弟李鸿祥就趁黑摸进村子,捉了恶霸,拉到野外一刀结果了性命。然后兄弟二人绕着村子走一圈,两人一人前半句、一人后半句高声喊道:
一把大刀——寒粼粼,
我是韩庄——李鸿宾。
不信天地——不信神,
做了趟将——要杀人。
今日杀了——马大头,
明日走马——闯府州。
豫西土匪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其实这只是个说法而已,很多杆子都祸害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