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1|回复: 0

“为了重载列车安全,我们迎难而上!”

发表于 2014-4-19 18:49: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了重载列车安全,我们迎难而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高兴,是太原铁路局湖东电力机务段一名普通的机车指导司机,从事机车乘务工作15年,我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工作,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各级组织却给了很多荣誉。今天能够参加“劳模创新工作室”座谈会,我的心情非常欣喜和激动,希望在这次座谈会上聆听到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同仁充分交流,学习到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更好地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下面我向大家谈谈自己对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认识,介绍我们工作室的发展经过、活动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依托劳模示范带头作用,职工创新活动的的新生事物,是时代的产物,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途径,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劳模示范激励作用,引领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开展管理、技术、服务、业务创新,为推动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对劳模的新要求,新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高素质职工队伍,促进企业优质服务,安全运营,降本增效,实现企业健康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湖东电力机务段是大秦重载铁路唯一的牵引动力单位,伴随着中国重载铁路的发展而发展,从5000吨列车到万吨重载,到2006年正式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每次列车牵引吨位的增加对于列车的操纵都是是一次变革,对于重载司机来说,是一次考验和创新。

2013年,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创新引领作用,解决重载铁路发展中不断遇到的难题,培养储备高技能的重载司机队伍,克服个人在重载技术创新上的单打独斗力量薄弱问题,经路局同意,段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高兴创新工作室”,段、段党委为我们挂牌。从那一天起,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这是上级领导对我的极大信任,作为劳模,我接受更为挑战的任务,我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在上级领导下,与5位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其中“两万吨重载列车平稳操纵标准(2013年修订版)”“105+105重载列车平稳操纵标准”两项成果为大秦线增运及安全顺利开行2.1万吨重载列车奠定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创新工作室成立时间短,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取得成果,得益于领导重视和支持。为促进创建创新工作室活动的深入开展,段成立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段长、书记任组长,主管副段、总工,工会主席任副组长,车间主任、书记、劳人科科长任组员。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责任,制定了《湖东电力机务段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实施方案》,工会组织具体指导创建工作,协助做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设备配备、人员安排、阵地建设、资金保障及总结交流、推广等工作。各车间工会也相应建立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指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部门配合、工会运作、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体系。陈段长、李书记多次过问创新工作室情况,工会王主席亲自组织协调会议并多次亲临工作室指导工作,副主席刘殿龙为解决困难忙前忙后。特别是段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先后为我们配备了工作室(一间)、电脑2台、打印机1台(可打印、复印A3),办工桌椅2套、资料柜8个、档案盒50个、长条桌4个、宣传牌板6块培训室(一间)有电脑1台、投影仪1套、讲台1个、黑板1块,桌椅20套、配件柜台2个、各类报刊书书籍10余种、所有的行车规章,机车理论、业务书本,高仿真操纵台。特别配备了最强的4名团员。  

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团队5名成员献身重载、不畏困难,勇于创新,不计名利,以“硬件硬,软件强,人员精,涉及广”的特点,先后解决了影响重载列车安全畅通难题5项,其中“两万吨重载列车平稳操纵标准(2013年修订版)”“105+105重载列车平稳操纵标准”两项成果为大秦线增运及安全顺利开行2.1万吨重载列车奠定了基础做出了贡献。通过宣传推广劳模高技能人才在创新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和创新成果,带动和激励广大职工树立“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就在身边”的创新理念,并积极投身于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创新、人人奉献的创新氛围。

我们团队创新过程分为四步:

协商。由于组员各自的本职工作较为繁重,我们很难全部聚集在一起。因而,采用电话、微信、手机QQ、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讨论,确定需要涉及的部门、收集的数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必须侧重的角度等等,而后由宋玉进行整理,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并划分各自负责内容,限期完成。

二分析。以景生启、呼长宝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特点,在值乘当中,开展摸排,并将新发现或产生的问题一并及时反馈,由宋玉负责收集、整理,再经组长高兴组织,进行针对性分析,调整原定计划,促成初稿形成。

三复验。初稿形成后,以冯向兵为主,并邀请其他主控司机参与复验或听取意见,及时反馈信息,不断地修订内容,确保最为完善的成果产生。

四结题。通过科学严谨的攻关过程,最终完成攻关内容,形成文字稿及PPT课件(或录像片)多媒体稿,在得到上级复核后,应用于现场实际与教学使用。

五教学,我们的组员将会根据车间的具体安排,参与到职工专项教学当中,针对我们的成果进行分析、讲解,确保职工的业务素质不断强化。

看似简单的“五步走”,但在实际攻关过程当中,可谓耗时耗力,压力巨大。如:“105+105重载列车平稳操纵标准”。这个课题是我们所见过的难度最大的一个。与之前的102+102辆两万吨重载列车相比,105+105辆重载列车仅仅是增加了600万吨,然而,惯性力、制动力、速度上升情况等造成了操纵难度的倍增,再加上时间短、任务重,心理压力很大。当时正值春运前夕,大秦线运输任务十分繁重,组员们值乘回家后,在家休息时间短,家庭琐事也多,但就这样,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牺牲了许多的休息时间,在重载平稳操纵“专家”、湖东运用车间副主任李海龙的主导下,全体组员的努力下,成功地攻克了这个难题,从提出到应用仅用了20余天。为乘务员现场操纵列车提供了详细的下闸或缓解的地点、速度。自1月中旬,105+105重载列正式开行以来,未发生任何行车问题,未出现任何平稳操纵方面的典型问题。

团队成员结构情况

“高兴工作室”现有成员5名。本人高兴,40岁,党员,指导司机,技师,高兴工作室组长,负责工作室整体工作的统筹、安排。

组员景生启,42岁,党员,两万吨主控司机,高级技师,以业务强、技术硬著称,负责在各项技术攻关当中担当摸排工作。

组员呼长宝,34岁,党员,两万吨主控司机,技师,业务精湛,后起新秀,同样负责摸排工作。

组员冯向斌,40岁,党员,两万吨主控司机,技师,经验丰富,细致入微,负责复核工作。

组员宋玉,33岁,党员,技教员,技师,善长计算机、写作、摄影,负责内容整理、图片采集、文稿撰写、多媒体制作。

此外,五名成员有一个共同特点:获得各类荣誉多,取得各种比赛名次高。如:景生启刚刚获得铁路总公司机务系统技术比武第一名。正是由于强强联合,差异互补,才促成了“高兴工作室”的高运转、高成效、高成果。

下面就参加劳模创新工作室座谈会,谈几点体会:

一是勤于学习,增长才干。通过工作室创建活动,使我认识到创新攻关活动不仅是促进铁路科学发展的过程,同时是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除了提高思想认识,更重要的是知识储备和行动上的落实,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关键看能不能创新,能不能出成果,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深刻思考未来,拓宽创新思路

二是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更好地影响带动广大职工共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善于发现重载铁路牵引安全难题,技术问题,选准课题,拓宽思路,深入研究,持续实践,广结硕果。

作为一名劳动模范,从内心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劳模、先进及广大职工的亲切关怀,感谢路局和段各级领导,为我们建立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创新工作室,为切实发挥劳模工作室作用,打造一流服务创新团队,我们决不辜负领导的关怀和厚望,我们将以“重载操纵创新”为纽带,打造优秀服务团队。紧紧围绕重载铁路安全与发展、通过管理创新、学习创新、技能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手段,争当重载安全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人才的孵化器和团队的方向标。我们要以立足重载平台,实现重载创新;确保重载安全,干好重载事业的勇气,把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精心打造好。以“团结务实、创新奋进”的精神,围绕重载牵引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针对性较强的攻关活动,在职工中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发广大职工的爱岗热情、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以新的操纵法招法让重载列车牵引操纵再上新水平,实现重载铁路安全高效的美好愿景。

以上是我参加劳模创新工作室座谈会的一些收获和体会,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指正。  

   谢谢!  

  
                                                   汇报人:高兴  

                                                    2014.04.15

(此稿为高兴本人参加局“劳模创新工作室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冯原平  于建飞整理摄影

  

  
高兴创新工作室五个帅小伙.jpg
和新司机交流鼓励他搞创新.jpg
为了一外数据愁眉苦脸.jpg
再次对比操纵图.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