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54|回复: 1

经济振兴与文化先行

发表于 2009-2-26 17:06: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书对于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不久前, 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代表座谈会上,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涛提出了设立“国家读书节”的建议,倡导全民阅读,涵养精神气质,促进经济复苏。

  由政府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在很多国家都有。比如,英国提出“打造读书人的国度”;法国提出“阅读并不仅仅是一种私隐性的行为,而是要和别人的思想相遇,把自己向世界展开”;美国主张读书“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以色列人每年读书超过60本……而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阅读改变世界”。

  值得警思的是,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次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来看,2007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比1999年的60.4%大幅下降。业内人士分析,造成这种局面,固然有社会节奏加快、读书时间受挤压等原因,但也与社会倡导不够有关。在一些地方,也有自行开展的“读书日”、“读书节”甚至“读书月”活动,但迄今尚未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更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稳定的形式确定下来。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人们都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而信心是一种气质,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浸润。辛勤操劳的人们更需要文化产品来充实心灵。读书是最便宜的消费,却会有最丰硕的精神收获。

  回顾历史,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对很多实体经济构成毁灭性打击,平装书、低价书却大行其道。据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从危机蔓延的1929年到1933年,新增的借书人在二三百万之间,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在危机期间,口袋大小的月刊《读者文摘》发行量从25万发展到七八百万份;兰登书屋、贝塔斯曼等出版业巨头都是这个期间发展壮大;大名鼎鼎的企鹅出版社也是诞生于危机最高峰的1933年。更不用说在经济危机中乘风而起的美国娱乐业,百老汇和好莱坞,卓别林的小人物和“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乐天派”《猫和老鼠》,纷纷给经济寒冬中的人们送去阵阵暖意。前些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制定了“文化立国”的方针,设立“文化产业振兴院”,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好莱坞电影占据韩国电影80%以上市场份额的局面,到2004年本土电影的票房比重达到了62%。

  经济振兴需要文化先行。在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们曾经慨叹人们重视物质享受而淡化了精神生活;如今,人们倾向于压缩大宗的固定资产消费,而容易增加教育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不仅有利于拉动消费,提振信心,也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0:50:09 | 查看全部
有深度,好文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