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昨日,2014深圳市精神文明表彰暨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在深圳广电集团演播大厅举行。图为十佳爱心家庭等获奖代表接受表彰。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业周 摄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朴实的话语、动人的故事、身边的温暖……在昨天举行的“文明的集结”深圳市精神文明表彰暨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掌声与欢呼送给了获得文明城市创建表彰的个人与单位,送给了关爱行动中涌现出的爱心个人和集体,而从这里开始,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深圳将再出发,冲刺第四次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成为了昨天下午广电集团1800演播厅里被不断提及的关键词。无论是社区里的小故事、千里之外的爱心之旅,还是友善文明的窗口服务,“阳光、辛勤、感恩”的理念,感动着在场的每个人。
文明的力量:
“阳光 辛勤 感恩”缔造精彩人生
“一座城市被人尊重,不仅仅在于其悠久建城史和创造的经济价值,更在于其所秉持的价值观念和持久的梦想,更在于其先进的文明样式、高尚的人文精神,这样的城市,温暖、智慧而有力量……这里是深圳,一座因为文明而闻名遐迩的城市,一座因为温暖而让人心向往之的城市,一座深圳人心目中最好的城市。”
一场诗朗诵《这里是深圳》拉开了表彰动员会的序幕。掌声响起,在舞台上分方阵就座的受表彰人员在聚光灯下接受观众的掌声。他们来自深圳的文明市民(道德模范)、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文明示范窗口代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以及第十一届关爱行动十佳爱心人物、爱心家庭、爱心社区与爱心企业代表。
主持人王浏芳娓娓讲述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亚威、十八大党代表熊永兰、平湖巾帼互助会会长黄翔的人生故事。她们都是深圳的文明市民、道德模范、爱心人物,和她们一样,千万名“阳光心态、辛勤劳动和感恩情怀”的深圳人,缔造了“不一样的精彩”。
熊永兰在现场表示:“来深圳20多年了,我与每个来深建设者一样,深深热爱这片热土。我会将‘阳光、辛勤、感恩’融入生命中的每一天,与深圳共成长,还要把深圳的新观念、新风尚带回家乡。”
文明在身边:行小善为城市添砖加瓦
在现场播放的调查短片中,观众们与记者一起体验了一次“文明之旅”。从东门街道执法队的执法体验,到福田区行政中心的办证经历,办事人员的友善、市民对文明行为的自觉遵守,令观众们感受到了身边无时无刻的文明细节。龙城街道、梅沙街道、海涛社区、南岭村社区、南山区法院等基层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则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做法和经验。
由深圳小学生张馨月与她姥姥一起表演的快板,更是让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昨天社区开的会,现在垃圾要分类,一个颜色一大类,垃圾扔哪要选对。”祖孙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起了社区里的新鲜事,从垃圾分类、邻里关系、到社区里的文化生活和志愿服务,评点起社区文明的点点滴滴。
“希望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为关爱之城添砖加瓦。”全国道德模范孙影说。
话筒传到了近期“扶不扶”大讨论的主角、公车司机马爱平手中,当被问起有没有因扶人产生纠纷而后悔时,他朴实地回答:“跌倒的老太太七八十岁了,我四十多岁的人不去帮她,难道等九十岁的人去帮她吗?”他说,这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事情,自己只是做了普通人应该做的事。
文明再出发:发出参与文明创建动员令
除了对城市精神文明创建的榜样给予隆重的表彰,此次大会更是一次集思广益和众志成城的动员。三次获得文明城市殊荣的深圳,即将第四次向这一荣誉发起冲刺。
如何通过文明创建,让深圳变得更美好?一则短片《让我们建设更好的深圳》走访了深圳的大街小巷以及各界市民与专家,市民们对深圳公共文明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因素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例如城市卫生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现象、交通文明中的闯红灯现象、公共场所大声打手机、上扶梯左行右立的做法不够普及等等。
市委书记王荣对此表示,虽然这些年深圳在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对照国际一流城市、对照市民群众的期待,都还有差距。因此,未来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市民共同努力,“两手抓、两手硬”,以扎扎实实的举措,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圆满答卷,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文明发展之路。
王荣书记动员讲话的话音一落,《来了,就是深圳人》的音乐响起,在现场垂下了“加油!深圳”的大条幅,观众们还举起了“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日行一善,快乐你我”等口号的手牌,传达参与文明创建的信念与追求,而现场最后发出的动员令更是铿锵有力:文明的深圳,我们现在出发!
来源: 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