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型”政党是对党的建设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高度融合,具有理论统摄性
党的建设是一个涉及方位与目标、内容与手段、状态与形象等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阶段,“三型”政党提出的理论创新性意义在于,它在党的历次建设目标思想跃迁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党的建设目标、性质、作用、内容、手段、状态与形象等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高度整合。这一理论的整合性、统摄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从“三型”政党内在的逻辑关系来看,“三型”并重,学习型是前提、是基础,创新型是升华、是动力,服务型是目的、是归宿,既统一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伟大实践,又统一于党的建设越来越开放的大系统。总之,“三型”政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回答,为党的建设增添了更加鲜活的弹性要素,是内在统一的,也是开放包容的。
二是鲜明回答了党的建设“处在什么样的方位,进行什么样的作为”的问题。“三型”政党的提出,立足党的建设进入全面提高科学化水平这个新方位,高度融合了新时期党建的目标与手段,把党的建设目标理论由一维推进到目标和手段两个维度相结合。这是“三型”政党这一党建目标与之前我们党各个历史阶段党建目标的重要区别所在。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为学习定“型”、为服务定“型”、为创新定“型”,使党的建设目标具有动态感,同时使党的建设手段彰显终极目的性,进而实现了“建设什么样的党”与“怎样建设党”的统一。
三是着重回答了党的建设“以什么样的状态,展示什么样的形象”的问题。“三型”政党建设,给世人呈现出的是我们党会以一种学习的姿态、服务的姿态、创新的姿态展现一种学习者的形象、服务者的形象、创新者的形象。可以看出,“三型”政党的提出使党的建设目标理论的外延性进一步扩大。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对党的建设状态的深刻揭示和对党的建设形象的全景描述,是“三型”政党理论的特殊魅力和价值所在,表明党的建设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加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