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日,我领着儿子外出游玩。在路边等车时,看到了一个流浪汉在不远处的一个垃圾箱里翻找着,不一会儿从里面找出了半个烧饼和少半瓶矿泉水,脸上露出了满足的表情,边吃边喝着走远了。看到这一幕的儿子抿了抿嘴没说什么,几口就把捏玩在手里的半个里脊肉饼吃完了,然后用期许地眼神看着我。我看着儿子,脸上露出了微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这件小事令我想起了李坤的一首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白面馒头、小米粥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就连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鸡鸭鱼肉也成了我们饭桌上的家常菜。但笔者仍要提醒朋友们,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的吃穿用度都是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才能获得。所以,我们在享受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常思奢侈之丑陋、节俭之可贵,将“珍惜粮食、杜绝浪费”这一中华美德进行到底呢?(任新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