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为信仰洒热血,太正能量了!
60年代电影里的年轻人超级正能量,《青春之歌》(左)里为信仰洒热血,《女篮五号》(右)让物质并不富裕的中国人看到健康的体态美信仰是在这个时代的主题。《青春之歌》中有一幕很是经典,当林道静站在众多游行的学生中间听到台上慷慨激昂的口号时,她的眼神陡然亮了起来——那是一个和青春懵懂的少女截然不同的眼神,预示着林道静即将被革命感知的命运。
祖国已到危亡之时,我辈只能奋不顾身——60年代的青春电影往往与一个时代的记忆密不可分,越是激昂的青春岁月就越与这个世界保有密切的联系。《女篮唔好》1957年上映,《青春之歌》1959年上映,面向的观众其实就是那些历经革命的普通群众。在他们的世界中信仰是创造一切的源头,而青春无疑是展现这信仰生命力的最有力的武器,这是身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所很难感受到的:同样是游行,《同桌的妳》中林一因为北约轰炸而上街参加示威,他感受到的愤慨远不及第一次牵起女神手时那内心的悸动。
这种悸动正是年轻人在和平年代所特有的单纯情感,在60年代的电影银幕上这种感情往往要与革命信仰所结合。“你照亮我生命的道路,我是你催生下来的细雨……”这是《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思念共产党人卢嘉川时说下的台词,他们并非没有懵懂的感情,只是这感情的力量便是来自双方内心信仰的强烈共鸣,而爱与信念的结合也成为了那时青春最深刻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