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49|回复: 6

人民日报金台论道:数字阅读会让人变傻吗

发表于 2014-4-26 11:28: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习惯了上网浏览、看微博、发微信以后,许多人突然发现自己难以阅读大部头的书籍,哪怕是以前甘之如饴的小说,如今也读不下去了。他们担心网络阅读习惯会带入传统阅读,使人丧失阅读复杂深奥的内容的能力,变得愚蠢浅薄。
  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正在为此提供证据。2012年以色列曾做过一项实验,让一群工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分别用电脑和纸质图书阅读同一材料,然后回答提问。这些学生都是习惯于使用电子产品阅读的人,他们本以为用电脑阅读要比读纸质书更有助于理解材料。但他们错了,答案正相反。
  阅读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行为。数字阅读的最大问题是注意力极易分散。由于网络内容大部分是多媒体,既有文字、图片,也有音频、视频,而这些内容大都是以超链接的形式排列的,一旦点开新的链接,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领域。许多人上网之初也许是为了读一条感兴趣的新闻,但几十分钟后却发现自己在购物网站上寻找最新产品。“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这句话可谓网络阅读的最好描述。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有科学家指出,数字阅读是“F形阅读”。所谓“F形阅读”,是用字母F模仿数字阅读养成者的眼球活动轨迹,看任何读物都会像读网页新闻那样,前几行细读,后面就竖着略读。这已经是不少人下意识的阅读习惯。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说到底,数字阅读所抢走的不仅仅是传统纸质图书的市场份额——美国电子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纸质书——更是时间。2013年美国成年人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已经达到了5小时,我国这一数字也达到了3.6个小时,网民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了刷微博、发微信上。是在数字世界中流浪,还是在传统图书中安居,这既是习惯,也是选择。
  指出数字阅读的缺陷不是要否定数字阅读,只是提醒人们注意技术的负面效应。特别是青少年不应过早养成数字阅读的习惯。经常乘坐飞机或轮船的人都清楚,大船在航行过程中比小船要平稳得多。青少年就像小飞机或小船,在尚未成长起来之时就一头扎进未知的数字化海洋,绝非明智之举。只有打好根基,才不至于在网络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才不至于随波逐流而变得浅薄愚蠢。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24日 19 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6 12:20:2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6 12:20:3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6 12:20:4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6 12:21:0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6 12:21:0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6 12:21:1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