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24|回复: 3

“龋”字怎么念?

发表于 2009-3-3 16:53: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牙蛀了,这是民间说法。口腔龋齿,那是医学术语。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全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了,“龋”也不是冷僻字,该怎么念,受过相关教育的人一般都知道。  最近,在一次官方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行政官员在宣读文本时提到“龋齿”,不止一次只读半边——将“龋”读作“禹”。
  听得大家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可没过一会儿,人们就再一次听到了“禹”。“龋齿”变成了“禹齿”,这可真够“雷人”的。一位行政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起码应该受过中等程度教育吧。更何况,这是面对媒体发布官方信息,不是私下聊天,身为公务员的行政官员不该随便拿汉字发音开玩笑吧。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有境内媒体,也有境外媒体。自己人知道“龋齿”不是“禹齿”,但境外媒体记者或许还不是“中国通”,如果人家正在努力学习汉语,你这么“禹”来“禹”去的,那不是“愚”人吗?如果人家已经汉语过关,你将“龋(音:qǔ)”读成“禹(音:yǔ)”,那不是开国际玩笑吗?
  面对众多媒体公开发布官方信息,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应该有备而来——在这种场合,官员代表的不止是个人水平,更是政府形象。在正式发布信息之前,行政官员需要先熟悉所发布素材,设想媒体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有了底气,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切驾轻就熟,才能赢得媒体尊重,树立权威形象。这种态度本身,也是对媒体和公众的尊重。
  要达到如此效果,少不了行政职能部门工作班底的配合。如果这位官员并非仓促上阵,而是有备而来,那么,在准备过程中,工作班底是否提出过“负责任”的建议?如果准备充分,又何以闹出如此笑话?
  笑话闹一次就够了。术业有专攻,念错一个字,并不表明官员的行政能力不佳;但行政职能部门的官员不妨反躬自问:是否高估了自身素质?
                                                          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半在《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8 15:15:07 | 查看全部
一字引出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23:40:57 | 查看全部
这问题严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22:31:0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