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0|回复: 14

【反方】别乱给奉献精神“贴标签”

发表于 2014-4-7 06:25: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别乱给奉献精神“贴标签”
        人在职场就要面对加班和奉献,许多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事迹都是用“加班加点、无私奉献”来赞扬的。如今企业中一些年轻人给工资也不愿意加班,对此,有人认为是缺乏奉献精神的表现,也有人觉得八小时之外的加班应该自愿,不能“被加班”。  
        奉献精神历来都是企业职工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企业老一辈职工中间更能体现出来。什么是奉献精神?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自觉的、从来都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奉献、敬业爱岗、一心想着企业整体利益。奉献精神的形成是需要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这种氛围也是要有企业文化的影响,比如在职工中间汲取更加亢奋的正能量,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进而在企业掀起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和工作热潮。
        从理论上讲,奉献是一个人的 精神财富,但这个精神财富也要得到周围人群的认可,比如在评先评优上,奉献精神就得是个硬指标;在入党晋级升迁上就是一个硬杠杠。因为有着奉献精神的人往往是不强求任何物质回报的,充其量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让奉献精神在当下悄无声息地蜕变或是渐行渐远了。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拿钱多的不一定都是靠勤劳、敬业的;拿钱少的可能一直具有奉献精神的,这就是当前社会确实存在公平、公正、公开不均衡的问题。站在企业职工角度上讲,奉献精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有被获得尊重的权利,二是自己有尊重职业的基本素养。客观的说,工资待遇的不高,晋升空间的逼仄,从业环境的‘恶劣,劳资权利的失衡,包括企业文化的缺失等等,都可以左右和影响个人的奉献精神。比如:过去我们企业干部能够与职工一起吃苦受累,越是有困难的地方党员干部就越是往前冲;哪里越是有危险,哪里就有我们党员干部们的身影。那时候,谁是党员干部虽说总是吃苦受累,但还挺受群众拥戴的,有他们在现场一起打冲锋、鼓干劲,群众干工作的劲头就更足了。如今在一些企业里,干部与职工群众早已有了分界线和代沟,关键时候很少看到党员干部们的身影,最能比较的是党员干部福利待遇高,职工群众收入微薄、且工作环境差;管理工作习惯简单粗暴,在工作上,党员干部要求职工群众事事冲在前,件件要抢在先,如有不从,便要背上“缺乏奉献精神”名声;如有不从,就“以罚代管”,表面上大谈人性化,实质上却不把职工权益权利当回事。比如:节假日加班三天班的只付一天的加班工资、年休假不休的没补偿、八小时后叫加班的还必须马上到,否则工资奖金又要遭到克扣。如果有职工对这些考核处罚制度受不了的只好拍拍屁股走人。在一个完全没有得到尊重的企业,完全没有人性化的环境里工作,还能与职工群众谈奉献精神吗?有的企业评先评优办法更是五花八门,“抓阄式、轮流坐庄式、指鹿为马式”等等无奇不有,这样的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含金量下降的简直是一文不值。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对半斤。只有在充分尊重职工群众民主平等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才能大谈职工群众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7 07:59:20 | 查看全部
欢迎老师参加本文期事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7 08:00:40 | 查看全部
只有在充分尊重职工群众民主平等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才能大谈职工群众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 R9fM9  
               最后的总结实为点睛之笔.感谢您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8:19:59 | 查看全部
鲁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7 19:59:29 | 查看全部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对半斤。只有在充分尊重职工群众民主平等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才能大谈职工群众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7 20:19:17 | 查看全部
六十年代时奉献是自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7 20:19:46 | 查看全部
如今再次探讨大家却觉得奉献应该尊重人权,这就是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06:57:51 | 查看全部

回 4楼(初卫平) 的帖子

谢谢初老师鼓励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06:58:33 | 查看全部

回 6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谢谢李老师关注和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3 16:49:25 | 查看全部
今天前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