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姐妹树
刚来矿区时因为基建不完善,住房紧张,我只能到矿区旁边的孙家村租了处房子居住。
房东孙大爷是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者。老人鹤发童颜,已是87岁高龄,腰身有些佝偻,但精神依然矍铄。老人家门口那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大概也是我选此居住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老人每次见到我总是面带微笑。几天的功夫,我发现他时常站在家门口向矿区的方向张望,若有所思的表情流露在脸上时,眼睛里竟有些晶莹……
那时矿区内主副井两座相邻的井架刚建成不久,远远望去像两根擎天的立柱,给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想也许是这参天的井架吸引了老人的目光。一天傍晚下班后又遇到大爷,他突然拉住我的手,亲切地说:“小刘师傅,到俺屋里来一下,俺有事找你说。”
“莫不是跟我要房租?”带着些许疑问,我走进了老人的屋内。
热情的房东大娘早已炒好了几个菜,原来老人家要请我吃饭。我急忙推辞,可是最终拗不过老人的盛情。
“……真想不到淄矿集团能来俺家门口建矿安家,是子孙们的福气啊!”老人说着端起了酒杯,“来,小伙子,这杯酒就算俺敬淄矿的吧!”“大爷您别客气,建矿占用了你们的土地资源,我们应该感谢你们啊。”“小伙子你说得可不对,俗话说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你看那矿内的两棵大树……”“大爷您眼花没看清楚吧?那是井架不是树。”我笑着说。“我知道那是井架,可你不知道那井架的地方,70多年前有俺当地人心中的两棵树啊!”
几杯老酒下肚,老人家面色渐渐红润,话也多了起来,情绪激昂地向我讲述了一段被岁月埋没的“姐妹树”的故事……
原来清光绪年间,此地有孙吴两个大户人家,孙家在古运河上有座码头,吴家则有良田百亩。两家和睦为邻,庭院内各有一棵大槐树,树干高大挺拔,树冠相结成荫,方圆几十里外都能看到,被当地人称为“姐妹树”。
1937年日军侵华后,在运河上跑航运的孙家大少爷孙志远参加了微山湖上的铁道游击队。困难时期,孙志远通过水路到吴家为部队购买粮食。事情被当地的汉奸知道后告密,鬼子杀了孙吴两家的老太爷,并砍倒了两家的大槐树。两家家境从此败落,庭院也在战火中变成废墟……
听着老人的讲述,我自言自语地说:“竟会有这种巧合的事情。”“怎么,你不相信?”老人家显然是误会了我的意思,起身从壁橱里拿出一本书递给我。
银白色的荧光灯下,泛黄的书面上隐约可见“孙氏宗亲族谱”的字样。我小心地翻开书页,如同打开了尘封的岁月,无数的孙家古人名字中,有一段对历史的记录:“……宅有古槐参天遮日,祈子孙富贵吉祥……与吴氏相邻为伴,家业兴旺……”
几个月后,我从孙家村搬进了矿内的公寓楼居住。令人遗憾的是孙大爷不久后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他没能看到今天矿区的发展给当地带来的经济繁荣,没能看到他心中的“姐妹树”的茁壮成长,没能看到“姐妹树”盛开的“太阳花”给千家万户带来的温暖和幸福,更没能看到“姐妹树”下一群男子汉用青春年华不分昼夜演绎的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 刘寅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