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4|回复: 0

(导游3)剧外点滴话韩国

发表于 2014-5-18 13:02: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节,我和朋友一行六人来到了许多人为之痴狂的韩剧发源地——韩国。韩国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与我国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领土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9。

  

  韩国导游美眉

  前来为我们接机的导游是位韩国美眉,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导游告诉我们,她爸爸是韩国人,妈妈是中国人,她从小在家就会说中文了。如果换了来自香港和台湾的游客,她还会立刻讲出带有香港、台湾腔的普通话呢。

  传说中,韩国人的祖先是中国商王朝商纣王的叔叔所带去的一个分支,当地很多古迹还留有汉字。在韩剧中,也能听见一些字的发音和汉字接近,所以在韩国我们并没有那么明显的身处异国他乡之感,再加上导游小姐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倒像是在国内哪个城市旅游一般。

  初来韩国,谈论最多的是韩国的化妆品与整容行业。导游大方地告诉我们,她的鼻子就是整过的。我们仔细一看,确实鼻子与韩剧里那些明星的差不多,只是缝合的部位凑近看却怎么都看不出来。她还老练地对我们每个人的五官进行评论,说如果要整,这儿该怎么整,那儿该怎么弄,俨然一个内行的整容大夫。

  韩国首尔有个服装批发市场——东大门,与中国有些服装批发市场不同的是,这里彻夜灯火通明,高档的服装是看不到的,多是一些色彩鲜艳、用料一般的中低档服装。导游美眉事先教了我们几句韩语,印象最深的是买东西必问的“多少钱”,用谐音记就是都用平声念的“二妈也要”。于是在东大门和之后的几天里,从我们嘴里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二妈也要”。出现频率第二多的是“欧巴”(哥哥)这个词,我们六人中有五个是韩剧迷,导游美眉每到一处景点打手机联系,叽里呱啦一通,开头就是一声嗲嗲的“欧巴”,后面拖着长长波浪线的尾音,我们听来还蛮享受的。

  

  火锅和方便面

  因为我怕辣,来韩国前,最担心的就是吃饭的事。临走前往行李箱塞了5包方便面和一些零食“壮胆”。到了韩国,才知道这5包方便面有幸沾了沾当地的地气,就又得原样回国了——导游安排有韩式烤肉、乌冬面、自助餐、火锅,并不是都辣,哪还有方便面的用武之地呢?

  韩式火锅里的菜主要有猪肉片、豆腐、大白菜这几样,另外还“标配”四碟小菜:黄豆芽、海带丝、红红的辣白菜,还有腌萝卜。除了有肉片外,火锅里一般看不到什么油水,炒菜也很少见,像我们国内小瓶装的色拉油,韩国人也许能吃上一两年。而且,这儿的火锅店没有油烟味。

  不过,并不是没有油烟味就代表火锅店很干净。有次我们在盛生菜的碟子里发现了一条1厘米长的爬虫,当即叫来服务员大妈,她起先还不以为然地摇摇头,直到我们把虫子指给她看,她才皱着眉头,露出害怕的表情赶忙把碟子端走。

  连吃了几天的火锅,我觉得口味虽好,但蔬菜太少了。终于在回家的前一天,我忍不住用QQ和女儿说,“明天赶紧让爸爸买些青菜、豌豆苗等蔬菜回来,我要吃!”

  

  首尔街头见闻

  走在首尔街头,我们意外地发现街上的行人非常少。偶尔遇见一两个,也是行色匆匆的模样。导游美眉说,当地人这时候一般在地下乘地铁,到了中午街上人就会多了。果不其然,中午街上行人多了起来,不少穿着职业装,或是套一件半长的呢大衣,还有不少人脖子上挂着工作牌,可能是公司职员趁午休时间出来吃饭的。

  在首尔的河边广场,我们在一处瀑布前准备拍照留念,扭头一看,旁边有两个韩国人怕影响我们拍照,驻足等我们拍好了再走,我赶紧做了个手势请他们先走。之后,正对着焦距,又过来两个,还是老样子,停下、等待。其实,路并不窄,旁边还有一人多宽的位置,完全可以在不影响拍照的情况下通过。但怕打搅我们,他们很有礼貌地站在那里等。我想起我们常在国内景区里见到的场景:一个好景点,个个当仁不让,占据最佳的拍摄位置,还有人正拍着,旁边的人视而不见地穿梭而过,不免心生感慨。

  一次在首尔街头等红绿灯,偶然见远处对面一大院内停着一辆大客车,一位女子站在车门旁,不时地弯腰鞠躬。可是面前并没有人啊!仔细一看,原来她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在和车上陆续下来的小朋友一个个地打招呼。每下来一个学生,老师就鞠个90度的躬,旁边有家长上前,领着蹦蹦跳跳的孩子走了。孩子个子矮,我们站在远处不容易看到,所以只看到老师一个人在不停地鞠躬。

  有一天晚上自由活动,我独自到街上去买炒年糕,在问过“二妈也要”后,老板娘见我不是韩国人,正踌躇不知该如何作答,旁边一个倚着门拿着酒杯的男子,诡异地笑着,举着三根手指头,意思是要收3000块韩币。老板娘看看他,又看了看我,便不再理睬他,照实收了我2500块。

  

  济州岛的海女

  没上济州岛前,就听说岛上有“海女”,因数量少,不一定能碰上。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所谓海女,是指不带辅助呼吸装置,只身潜入海底捕捞龙虾、扇贝、鲍鱼、海螺等海产品的女性,她们无论天气多冷,都在海里劳作,有时一憋气就要在水下待上三分钟以上,是件非常危险且艰苦的工作。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人愿意去干这个苦活,只剩下原来那些已经逐渐年老的海女,她们都已60岁以上,随着岁月流逝,“海女”以后就会逐渐濒临绝迹了。

  在济州岛的东南一角,我们幸运地遇见了几个海女正在海里沉浮着采集海鲜,礁石旁边还有两个海女正在摆摊,出售刚打捞上来的海鲜。如果游客想吃,可以当场加工。虽说这两个海女60岁刚出头,但济州岛上的海风已经在她们的脸上刻下了条条深深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