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白娘子·爱情四季》造型照
由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京剧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多家机构创作演出的“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白娘子·爱情四季》,昨晚在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首演。这台演出由京剧演员、乐队和多媒体装置构成,虽然史依弘等京剧演员表演精彩,但不少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议论纷纷。
情节并不新奇
《白娘子·爱情四季》中白娘子与许仙的情感发展框架,由春天的断桥相识、夏天的结为美眷、秋天的水漫金山、冬天的人隔天涯组成,情节内容并无新奇之处。为了强化音乐的比重,舞台上经常出现只有乐队演奏的音乐会场面,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这对情侣与法海的冲突缺少展开,让人产生只是一笔带过的印象。一位作曲家说:“熟悉这个题材的中国观众,觉得舞台上是在报流水账;如果让不熟悉这个故事的外国观众看,大概会不知所云。”
制作费用庞大
看得出,这台“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是一个不小的制作。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的观众席位本来就不多,各种现场设备就占去了好几排。几位观众议论说:“这样的演出,大概是不考虑成本核算的。设备占一个座位就少卖一张票呀。”记者在印制精美的节目册上数了一下,现场演职人员达百余人之多,庞大的多媒体设备和影像设计制作应该都需要投入不小的费用。然而,舞台宽度容纳不了180度的影像幅面,剧场墙壁上出现的图像模模糊糊,效果相当不理想。
仅有创意不够
显然,利用多媒体新技术,加上京剧与交响乐结合的创意,是这台舞台作品的追求。不过,由于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演出的大多时间内,乐队的音乐与演员的唱腔“各走各的路”,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让人产生“形式大于内容,概念大于形象”的感受。而把缺少创新的故事情节置于崭新的制作形式之内,又像是“新瓶装老酒”。如果剧组多征询意见和建议,敢于否定和修改,也许这部舞台作品会逐渐完善并真正吸引观众。(新民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