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秋雨纷纷
针对偏远山区广大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匮乏的现状,宜宾县文广体新局组织文艺演出团队和文艺工作者开展“走基层、种文化、惠民生、解民忧”活动,将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5月18日《宜宾日报》)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将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送到基层,大量优质的城市文化资源、精彩的艺术活动被引入了大小乡村。然而,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这类单向、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往往是“来了就热闹、人走茶就凉”,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
其实,农民群众并不缺少文化渴求和艺术细胞,缺的只是对他们的文化教育和培训。据2014年1月26日《宜宾日报》报道,宜宾县普安镇有许多草根艺人,他们都是文化艺术爱好者,有的会作词曲,有的会唱歌跳舞,有的会伴奏,经常自编自导自演形式多样的节目歌颂祖国、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表达对生活的热爱。2011年5月,普安镇党委政府将20余名草根艺人整合起来,组建了普安文化艺术团。成员汪付源创作的《保洁颂》、《石城山之恋》分别获得全国音乐比赛的银奖和铜奖。
“送文化”是向乡村文化输血,而“种文化”则是为农民造血,只有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培养一批基层文艺骨干,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村文化队伍,才能在当地“种”出“文化”。
宜宾县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派驻文化辅导员到乡镇指导帮助挖掘、整合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与“草根文艺爱好者”结对子,开展辅导交流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解决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温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