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6|回复: 8

[散文] 难忘放牧的童年

发表于 2014-5-25 08:19: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生中有些出神入化的时刻,当前偶然获得的感觉使过去重现,于是我们快乐地感到自身存在的持久性;不过一个人一生中罕遇这种时刻。[/font                    ——安德烈.莫罗亚
   我六岁就开始放牛,一直放到十二岁,六年的牧童经历,是我人生中玩得最痛快,过得最实在,也是最难忘的原始野趣岁月。
   最难忘的岁月中还有一位最难忘之人,他是我村里的“万事通”,本名袁洋华,不过,除了在生产队领取口粮或其他农副产品需签字画押时才用这个大号,平日里村里人都叫他“伢崽皮子”,至于这个绰号是如何得来的,鬼晓得……
   但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却从来不敢叫他“伢崽皮子”,而是尊称他为伢崽叔,他在我们心目中,也确实堪称“万事通”。因为我们知道的,他早就知道了;我们不知道的,他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他常常言传身教我们:放一头牛时,牛在前人在后,放两头、三头牛时,就让一头牛走前两头牛跟后。
   牛鼻栓(俗称牛椐子)要这样配:水牛鼻子韧性强,一般都用木质细密的树木制作,如金缕梅科落叶灌木、似竹有节的椐树(即灵寿木)、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黄牛的鼻子比水牛软,用普通的柳树杈做牛鼻栓就可以。
还特别申明说,无论黄牛、水牛,千万不能用草绳直接穿入牛鼻子,因为,那样牛鼻子会慢慢腐烂成豁鼻子。
   春天最好的草是苞草、荔草、艾蒿,这是天下最美味的草,红花草也不错,但是牛吃多了会拉肚子;夏天是水塘边的水草和田埂边的霸鞭草;秋天是禾蔸草、狗尾草、剪刀草、稗子草等;冬天是苇芦底下的紫竹草、赴地草、禾割草等。
   荒州、山坪、河边这些地方放牛最合适。还有晴天应如何放牛,雨天该怎样放牛?母牛发情、公牛发骚应怎样识别与控制?什么性子的牛可以骑,什么性子的牛不能骑,两头牛顶架如何制止,一群牛顶架怎么防?牛在吃草时吃到毒气虫应如何处理等等。总之,他简直就是一部《牧牛百科全书》,读了他,让我们获益匪浅。
   起初,我放的虽然是一头小黄公牛,但最初那几天见了它我还是挺害怕的,在前面牵着怕牛角顶,在后边跟着又怕牛脚踢,手中总是牢牢地握着一根竹梢,即能当矛又能当盾。
   其实,我放的这头小黄牛极通人性,很快我们就亲如兄弟,甚至能听懂我说的话,有一次我牵着它经过两边都是刚扬穗的水稻田田埂时,只见它伸长舌头嘴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因为谷穗长到这个时候浆多壳薄甜嫩可口,我板起脸孔对它说:“这可是队里的稻子,你不能乱吃啊,不然我会用竹梢抽你的嘴巴的!”
   它果然把嘴合得紧紧的,屡经稻田秋毫无犯,只是两只牛眼不时地左右窥视着散发出馨香的稻穗;我也懂得它的心思,当走到不远处的一片荒地时,见那地里野生着一丛叶子青翠欲滴,谷穗嫩黄饱满的稻子,它两眼直望着我,那意思是问:“这闲地上长出来的零散稻谷总可以吃吧?”我放开绳子对它说:“当然可以吃,你去吧,去吃吧!”瞧它那满心欢喜朝前疾奔的步伐,就像是去赴宴的样子。
   第二年,我七岁了,有一天父亲把我叫到他跟前说:“你放一头牛,每天才1分半,如果放两头牛就有3分,一年下来就有1,000多个工分,那样你就可以养活自己了。”
   我怯怯地说:“爸,我想读书……”
   “读什么书,自古只听说箩担谷,没听说过箩担字!”父亲凶巴巴地打断我的话说。从此,我不敢再在父亲面前提起读书的事。但是,每天上午我都偷偷地到学堂屋檐下做“旁听生”,二年来很少间断。耳濡目染倒也鹦鹉学舌会背得一些课文,也写得几个生字,下午放牛时就在地上练习。偶尔拾得半截粉笔,就在自家门壁上写写画画,为此挨了不少骂。
   九岁那年,一个姓邹的同学对我说:“你在我的窗下陪我读了二年,干脆进来和我一同坐,正好我多有一本课本,明天我就带来送给你吧”。
   就这样,我算是“正式”入学了。父亲见我如此执意要念书,也只好给我补交几块钱书本费。但是有一个苛刻的条件,那就是每日只准上半天学,早上和下午仍然放牛挣工分。我想:总算答应了让我读书, 半天就半天,只要有书读就行。只是常常在读书的时候,惦记着牛会不会饿了挣断了绳子去吃别人的菜;放牛的时候,却担忧着下午的课我又没赶上……
   我们几乎每天都是天刚蒙蒙亮就从睡梦中爬起床,碰到贪睡起不来的时候,放牛的伙伴们就会相互催促,所以从没有耽误过放牛的大事。
   最睡不够的季节是春天和初夏,因为社员们很早就要牵牛去耕田犁地,所以,我们必须比他们还要早一两个钟头起床,让牛吃饱了或吃够了草料,才能有力气拉犁拖耙,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其实,牛也喜欢吃带露的鲜草。如果,牛没吃好就被牵去劳动,我们会心痛死了。因此,宁可自己少睡也要早起,对我们放牛娃来说,并不是因为什么责任,而只是一种对牛的厚爱。
   最清闲的时候莫过于“双抢”和秋后,这个季节,牛一般的没有什么紧要的农事,我们这些放牛娃,也可以美美地睡一个早觉,上午和下午才把牛赶到牧场去放,其实也不是牧场,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多少闲置地,到处都种满了庄稼,只有河边的淡黄芦苇州,和山色清丽的峡谷地。
   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把全队的大小牛们几乎都赶到了一块儿,这些放牛娃们也聚集到一起,大家在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到山上采野果子,特别是金秋时节的大山,那可真是野果满山,馨香四飘。乔木生果,灌木结子,艳阳下色彩纷呈、累累落落……
   有毛栗子、南风子、米棕子、地茄子、鸡冠子、厚皮子、扣梨子,牛卵子(野生猕猴桃),还有山楂子等等;味道更是各具特色:有的甜而酸,有的香而脆,有的蜜而腻,有的爽而酥,也有的酸而涩,比如野刺梨果,初嚼时酸而涩,细品变甜,具有特殊的香味,正是这些天地养育的丰富山果,伴随我们度过了绚丽多姿的牧童岁月。
   在大家伙儿尽兴玩耍的时候,孩子们轮流值班,主要是看着别让牛走散了或下山到人家菜园子去吃菜,凡轮到值班的个个都能忠于职守。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央求伢崽叔给我们讲古(讲故事),尽管是在荒野席地而坐,但是我们也会找来最干净、最柔软,最绵实的干草垫着请他上坐,就像当年那帮穷小子们伺候朱元璋那样毕恭毕敬。伢崽叔也当仁不让地享受着我们的一片孝心,然后拉开架式神采飞扬地讲述着他前天或昨天刚从别人嘴里听来的最新故事……
   其实,有些故事他不止讲过十遍百遍,有些故事是他七拼八凑起来的,因为他从来也没有念过书,只是认得自己袁洋华这三个字,哪儿分得清唐、宋、元、明、清的时代年限,所以,讲着讲着,就闹出了类似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来。
   记得有一次,他讲《封神演义》的故事时,怎么也想不起那个纣王的名字来,只好故作思索的样子,突然一拍大腿说:“啊!我想起来了,那个皇帝太骚了,特别爱女人,对,他就叫‘骚王’……”今天我们有时见着他,还会拿他开心,说“伢崽叔,有空吗?给我们再讲讲‘骚王’的故事吧。”
   因为他总是讲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我们听了很不过瘾,就对他说给我们讲新故事吧?每当这时,他就会微闭双眼像运行内功那样,然后,突然打起精神爽快地一口答应说:“好!我现在就给你们讲一个新故事,”大伙儿“啊!”呼啦一下全围了过来,翘首以待着奇迹发生……可是,听着听着,还是讲那个“八国联军侵犯我们东三省的时候,毛主席动员全国的老百姓,家家户户蒸糯米饭,然后人推车装倒进早已挖好的壕沟里,”每当讲到这里,他就会突然停下来,有意卖关子似的问我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蒸好的糯米饭倒在壕沟里吗?”我们异口同声说:“黏敌人的坦克!”这时他会竖起拇指大声地表扬我们“真聪明!你们怎么知道?”我们忍住笑低着头轻轻地说:“伢崽叔,这故事你都讲过八遍了”
   他每每故做惊讶地说“是吗,那明天我一定给你们讲一个新故事,今天不早了,咱们牵牛回家吧……”就这样,我们天天听着老故事、盼着新故事,天真无瑕其乐无穷地走过了我们的童年……
   当很多牛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也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样淘气,故事便发生了。一会儿我追你你追你,一会儿我顶你你顶我,弄得一头头牛不是断了绳索就是脱了鼻栓。温顺一点儿的,你可以慢慢走过去突然抓住牛的面缰绳,或抠住它的鼻孔眼重新拴上绳或栓。而劣顽成性的就比较难对付,这个时候也只有请伢崽帮忙才能制服它。有时候牛把牛顶到深沟里,那就得叫很多人来用木转轱辘绕着绳子将它吊上来。
   有些牛竟然跟大象一样,也喜欢喝含盐的水,所以爱舔人的屎。记得那时候我们村有一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女孩子,长得非常漂亮,她总是喜欢一个人到一个地方去放牛。有一次她的牛去吃别人园子里的菜,她气愤地跑过去使劲一拽牛绳,结果把牛鼻栓给拽断了,那头牛尥起蹄子就跑。她“哞哞”地学着牛的叫声想将它唤回来,可是那牛望了望她却毫无回意……
   这时,她突然解开裤子蹲下身面向着牛头,嘴里大声“嘘嘘”地吹着,她这一招还真灵,那牛像着了魔法似地拼命地朝她奔来,快到她身边时才放慢了脚步,鼻子翘起紧挨地面不停地往上一扇一扇地美美地嗅着她那处女屎的气息,这时她冷不丁地伸出中指和食指两个指头,迅速准确地钻进牛的鼻孔眼,然后将绳子穿了进去,从地上拾起那根竹梢使劲儿地抽了它两下说:“我看你还跑啵!”挨打了哪能不跑呢,牛一扬蹄便把她拖了个趔趄,这时她的裤子便滑落了下来,站在远处无意间看到这一幕的放牛娃子们大声欢呼着:“呵!看见屁股啰!”
   草最茂盛的是中春季节,尤其是红花草,牛特别爱吃。那时候村村寨寨丘丘畦畦绿油油,野茫茫,开花的时候简直就像花的海洋,一股股清香引得蜂飞蝶舞。红花草优点甚多,它既以绿色点缀大地,又以红花装扮自然,还是一种植物肥料,以它自己的血肉之躯给贫瘠的土地以营养,给失血的泥土以滋补。父老乡亲夸奖它说:“红花草全身都是宝,既可做肥料又可做饲料”。
   我们这些放牛娃最喜欢在这万紫千红的红花草田里摸爬滚打,厚厚的如躺在海棉垫子上一般柔软舒坦,只是染得一身草绿回家少不了挨骂。不过,这个时候得特别小心牛,千万不能让它在田埂边吃草,因为有一种豇豆大小,翅膀上缀着斑点花纹的虫子,就喜欢藏在红花草田埂边沿的小洞里,那虫子虽小却有着一股“毒气弹”的威力,家乡人叫它“掰马虫”,牛一旦误食此虫,肚皮就像被高压气筒注了气似的,立即就鼓了起来,结果必死无疑。遇到这种情况,放牛娃总是吓一个半死,好在农村有一个传统说法“放牛娃子赔不起牛”,所以,最多挨一顿责备就过去了。
   当然,在牛未死之前,人们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救治,比如给它灌生姜蒜汁,或赶着它绕圈跑并用草鞋使足劲击打它的肚子两边,促使它消气排毒,偶尔也有被抢救过来的。
   夏天和初秋草料充足,这个时候,有许多的白鹭会围绕在牛的前后左右,开头我们不理解?后来才发现:白鹭是为了啄食被牛赶飞的虫子,而牛又巴不得白鹭为它消灭叮在身上和藏在草丛里的飞虫,难怪它们“相依相伴在绿州,互惠互利乐游悠”。
   冬天天气寒冷草料少,每当太阳出来的时候,就要把牛放到阳光充足的草甸上或向阳的小山坡上去吃小山竹叶,也可在它脖子颈上挂些稻草牵到有山泉水的地方去放牧,因为山泉水夏凉冬暖。若是碰上下雪天和冰冻,就一定要在家里把水烧温,并焖好稻谷给它增添营养和热量,俗话说“服伺耕牛过冬,就像孝敬祖宗”。
   在大集体的时候,我们这些放生娃也有资格参加生产队一年一度的评奖,我们主要是参评“爱牛奖”,标准是:母牛“生育奖”与“长膘奖”,公牛是“长膘奖”和“健康奖”,小牛是“教耕奖”,只要得了其中一项奖就奖工分若干。但是,我们并非为了得奖而善待牛。
   放牛娃们还有一项乐趣,那就是骑牛。骑在牛背上游哉优哉,虽没有“牛背横笛,一曲牧歌飞鸟醉”之优雅,却也其乐融融、妙趣横生。我们男孩子会戴着自制的英雄草帽,手端着用芦苇杆制做的各式长短枪炮,分成敌我两方,用嘴发射“啪!啪!啪!嘭嘭!轰轰!”,被击中者必须从牛背上滚下来,以表示被打“死”或打“伤”了。也有胆大的女孩子扮着双枪老太婆与男孩子对战,一般说来她们都是装扮新娘子,很害羞地坐在牛背上,随处摘几枝野花插在头上,有调有韵地哭唱着《离娘歌》——什么“娘啊娘你莫哭/我去婆家是享福/花花床,栋柱屋/金子铺地/绫罗绸缎缝被褥……”,   装娘的站在牛前面一手拉住牛面绳一手扶着女儿,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唱着:“女啊女要听话/婆家不比是娘家/大小事情自己做,拿得起还要放得下,不能让人说闲话……”。哭得就跟真的似的,让人闻听很揪心怪难受。
   一般说来骑黄牛比骑水牛安全。特别是夏天,水牛老喜欢往河中、塘里或泥浆田里去趟浑水滚泥浆,刚骑上去时它还慢慢腾腾地迈着方步,当快接近河沿水塘或泥浆田边时,便立即加快速度,霎那间四蹄腾空不顾一切地朝泥水中直匍或横卧,让你猝不及防,即便不被压伤也会滚一身泥巴。这个时候,骑的人惊险而看的人却更兴奋!甚至会恶作剧地有意促成剧情的发生。
   这一切,转眼间就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只要一看到牛,就会“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甚至到了爱屋及乌的程度,有时只要看见草丰水美的地方,也会不由自主地说:“嗨!这地方真好放牛……”
   记得曾经写过一首《牧童》的小诗,就将它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吧——把一只只牛犊牧成了老牛/而放牛的孩子总也长不大/稚嫩的手一鞭鞭将夕阳赶下地平线/然后又用草绳把朝阳牵出山/一声声牧歌将满口的童趣/晶莹地挂在草尖上/千万颗太阳被牛吃了下去/刚阳便渗入牛的全身/以致老死的时候/一腔热血还是那样炽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5 09:31:07 | 查看全部
放牧的童年,有很多故事在记忆中鲜活。一件件人和事,是牧笛声声。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5 11:16:28 | 查看全部
很优美的一篇散文。放牛属于最轻松的农活了,骑在牛背上在晚霞里回家,芦笛吹响。童年里的无忧无虑。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2:29:01 | 查看全部

回 2楼(沐沐) 的帖子

谢谢沐沐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我为自己放过牛、当过兵而终生骄傲。因为这两项不是所有的男人能亲身经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2:30:52 | 查看全部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谢谢云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确实是这样的“放牛属于最轻松的农活了,骑在牛背上在晚霞里回家,芦笛吹响。童年里的无忧无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5 19:12:41 | 查看全部
这是我这辈子阅读到的写得最朴实,最真实,最煽情的牧牛文,将我的思绪一下子穿越回童年那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丹青向石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9:31:06 | 查看全部

回 5楼(丹青) 的帖子

谢谢丹青老师!感激您百忙中如此认真审阅我的这篇纪实散文《难忘放牧的童年》,我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也幸福地重返天真无瑕的放牛娃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7 15:33:07 | 查看全部
好文,加为精华,共品。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18:00:32 | 查看全部

回 7楼(沐沐) 的帖子

感激沐沐老师加为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