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心理学家杨凤池教授有一个关于孩子口吃的心理咨询案例:
这个孩子来访时,满脸通红,叫了二十多个“杨”才叫出“教授”。杨教授避开口吃的问题,和他谈国际国内新闻,谈了四十多分钟他都没有口吃。最后杨教授问他来做什么,他说治口吃。杨教授问:“你回忆一下,你刚才跟我聊天时口吃了吗?”孩子想了想说确实没有。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孩子的爸爸是播音员,从小要求他必须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一个音发错了就给予严厉的批评。有一次他学别人口吃,刚好被爸爸发现,被狠狠教训了一顿,然后警告他说:“以后说话想好了再说”,结果每次说话他都要想半天,而且越想越紧张,变成了真正的口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很多时候会有一种无意识的,或者是一种好玩的心态,去随意做一些怪异的行为和动作。在这种时候,父母不宜以一种如临大敌的态度来对待,用成年人的眼光与思维去进行判断和纠正孩子的问题,可能会使问题扩大化,强化这些事情在孩子心中的印象,造成孩子内心的心理负担,如果形成了心理暗示,最终还可能弄巧成拙、弄假成真。
目前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里关注的目光往往会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因此,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过失,很容易被父母捕捉到,甚至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表现的特点,都可能会被当成缺点为来对待。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自己,不能用放大镜看孩子的问题,不能以追求完美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对孩子的问题过于苛责,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