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每年夏秋季节,往往是自然灾害和生产事故多发的季节。一段时间来,我们也从国外媒体上看到灾害、事故频发的趋势。由此,笔者想起一位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说过的话:“对于安全生产,我宁可听群众骂,也不愿听群众哭……”这话的大意是说,由于领导的安全生产工作抓得紧、抓得严,惹得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满意,甚至惹得一些群众骂娘。但宁肯如此,也不愿看到事故和灾难降临,造成哭声一片。
这种干部作风值得赞扬。因为他们的工作,为群众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骂声变成了笑声。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一种现象,另外一种骂声、哭声的因果链。那就是,由于平时一些国有企业单位的领导或个私经济企业主对安全生产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群众的反映,引起群众的忧虑甚至骂声,而且骂得很难听……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只要领导和企业主认真对待这种怨声与骂声,积极采取措施,安全生产仍可保证。可惜的是,有些人对待这骂声采取了对立的态度。其中又有很多表现形式,如,有的暴跳如雷,甚至找借口开除骂了他几句的人;有的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有的心存侥幸,以为总会“吉星高照”。其结果当然是带来一片“哭声”。
将骂声、哭声、笑声的辩证关系,由防灾减灾救灾扩展开去,确有积极意义。
在通常情况下,骂声是由于怨声升级而成,哭声是因为漠视或仇视骂声而发生的。倘若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能正视群众的怨声,警醒人们的骂声,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的哭声,从而也就能时时听到人民群众的笑声和歌声。
如何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怨声和骂声,既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胸怀,更是一种责任。早在延安时期有这么一个典故,原文记不清楚了,大意是:某一天天空电闪雷鸣,劈死了一个县长,一个农妇却说,老天爷没长眼睛,为什么不劈了毛泽东。如果在封建社会,说这句话的人,无疑犯了天条,必死无疑,甚至还要株连九族。
可是当毛泽东知道这件事情后,非但没有怪罪于她,而是自我反省:群众为什么骂我们?肯定事出有因。经过深入调查,果然是因为当地政府收了过头粮,使老百姓不堪重负,才产生怨气,迸出骂声。于是毛泽东与当地干部诚挚地向群众和这位妇女作深刻检讨,赢得了民心,也赢得了天下。
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元首,小到基层领导,只有事事处处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系人民群众安危于一身,切实按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党的根本宗旨去做,像板桥说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如范仲淹所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疏导群众的怨声,倾听群众的骂声,体恤群众的哭声,警惕民间无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