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谁点燃了民办校招生之“火”?
既非公办,又需高学费,缘何家长还要挤破头?竞争激烈,希望渺茫,奈何还要拼一把?此番入学新政引发的民办学校招考热,可将之归因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尚不足、校际分布仍不均衡的现实。而在某种程度上说,家长的“轨迹式焦虑”才是点燃这把“火”的根源。
“轨迹式焦虑”,即家长中普遍存在的育人逻辑——“上了好小学才能上好中学,上了好中学才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多数家长更以此为奋斗目标,倾尽心血并乐此不疲,力争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要以上好学校作为保障。那么,诸多促进“就近入学”、“教育公平”的举措自然难抵一些家长对“上个差学校”的担忧。
因此, 除了家长重新审视“轨迹式焦虑”外,相关教育部门还要转变教育投入观念,力争把每一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都办好,尽快缩小校际间差距,整体提升办学水平,让家长在家门口给孩子选个好学校,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链接
“四部曲”考量一所民办校
一、证件齐全 学校必须具备相应办学资质。择校时,应首先查看学校是否具有教育行政部门核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查看有效期限和招生层次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师资优良 师资力量是学校教育水平的主要标志。教师水平应包括善于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每个孩子不断进步。
三、环境和谐 家长需要了解学校教学进度、大致作业量、作息时间以及生源构成特点等情况。家长可结合孩子具体实际,选择适当的学校,给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收费合理 在了解学校环境、师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收费标准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家长可量力而行。此外,还应查看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问清是否可以开具有效票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