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两面
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用“不爱”去爱,意思是说“夫妻双方应该互相给对方留有空间和余地,没有缝隙的婚姻是不牢固的”,心下就颇为赞同,在同一页面居右的位置也有一篇文章,是一位家庭主妇给丈夫的一封信,说的是“主妇如何按照市场规律向丈夫计算应该取得的报酬”,本来两篇文章各有可取之处,任何一篇讲述的道理都像那么回事,也确实有借鉴和实践的价值,但总觉着放在同一页面就不那么和谐!设若夫妻都看了这本杂志,又从文中各自看到了自己的委屈,那实在不是很美的事情!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人喜欢你,就有人讨厌你;有人说你正确,就有人说你错误;所站高度不同,所处角度不同,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也确实没有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之说。观点由人提出,受时间、地域、立场等因素制约,其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就像都说社会主义好,但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会那么纯粹,但你不能说它就是资本主义,因为它的底色着的就是社会主义的色彩,只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转型,也就是说,大方向上绝对是社会主义,只是跟国情结合更紧密了,只是顺利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但这并不妨碍人去讨论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其实无论是什么主义,改变了就会进步,而且每个主义也确实都是分阶段性的,一个观点站在当时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就有新颖性,就更易于被人所接受,但观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改变和调整,才会历久弥新。
拿孔子来说,他的学术观点得到传承,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过程,由孔孟学说到程朱理学……,没有后人对观点的发扬光大,他的观点就不能得到传承,而且他的观点传承到现在,已不是个人的观点,批判或运用他的观点,也不是批判或借鉴他个人,“孔子”已成为一个学术名词,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孔子的观点,再因个人的喜恶给他来顶帽子啥的,是件很荒唐的事情!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不改其乐……”,这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生活的真实写照。颜回的生活态度得到了当时人们的一致认可,也被后来的统治者看到了可资利用的价值,于是这句话也被广泛流传下来,成为教育人们安贫乐道的活教材。如果颜回的结局很好的话,教育效果就更好,但可惜的是颜回同志好像是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的……
这就是生活的两面。一面光彩照人,一面破旧不堪。人们总是极力把光彩照人的那面展示出来,而对破旧不堪却只字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