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s ize=5] 节能降本=修修补补+改改堵堵?
【 情景捕捉 】 “家底摸清好挖潜!”
随着两会的胜利召开,基层班组员工从关注、学习、讨论迅速转向以实际行动贯彻两会精神。3月17日,笔者深入中铝河南分公司热力厂汽运大班采访,让笔者为之眼前一亮。
走进机声隆隆的汽轮机厂房。只见汽轮机技师许颖洲正在5号机旁一会儿比划,一会儿操作背压调节器和同步器。操作室内,班长冯应州一边记录着设备参数,一边示意暂停操作。
“许师傅!忙什么呢?”笔者凑近小许耳旁问道。“我们在普查机组热效率,为下一步降本降耗做准备。” 稍一得闲,我跟随他走进了操作室。就班组如何挖潜,我们仨拉开了“话匣子”。
“节能降本不就是修修补补,改改堵堵吗?”他俩接过我的话茬,把我教育了一通。“这只是传统的挖潜方式,挖潜效果很小。但我们没有放弃。”
据许颖洲介绍: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实施了弹性生产组织模式,汽轮机组不时来回停运。前期,汽运大班也组织员工进行了修旧利废、小改小革等活动,设备整体效能提高不大!后来,按照热力厂的整体部署,他们班抽调技术能手组织了这次专项普查,其目的是为了摸清各台汽轮机组的动态性能,找出设备运行最佳状态,并结合弹性生产特点,找出各台设备最佳经济运行组合方案,从而提高机组群台时产能,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家底摸清好降本,对吧!”冯应州感慨地说。“这个做法不错!”我急忙颔首示意。“其实,我们班已走在后面了,我厂其它班组早已普查完毕,听说采取措施后,设备节能效果好得很呢!”他补充道。
正在这时,热力厂技术开发科主管工程师杜全义来到岗位检查指导普查情况。我就此事向他求证。他介绍道:热力厂主体设备老化,在传统的挖潜模式难以提高设备整体效能的情况下,厂部去年四季度以来,就组织班组员工开展了设备热效率普查。我们根据普查结果,分析设备运行规律,将这些数据面向班组公布,为班组员工实施节能降耗改造提供参考,班组员工就此也摸清了设备“短板”,采取措施,加以整改,效果不错。比如:最早进行的锅炉车间员工通过对普查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比较,创造性地实施了调峰炉运行方案即:根据用户用汽情况,设定一台锅炉为调峰炉,负荷低时,由该炉优先降低负荷,保证其他锅炉稳定经济运行,从而提高锅炉整体热效率。此举仅节油一项,半年创效就达200余万元。
【笔者评说】
节能降耗,需要企业指导
在金融海啸冲击下,班组员工挖潜增效,节能降耗,责无旁贷。然而,依靠常规的挖潜方式,节能降本,化危为机,共渡难关,恐难以弥补巨大的成本“缺口”。这不得不引起企业管理者深思。
上文中的班组员工依靠企业指导和帮助,在深度挖潜上做了一些大胆探索,值得借鉴和学习,让人不得不深思。他们一方面不放弃,不抛弃修旧利废、小改小革、勤俭节约等传统的挖潜方式,另一方面先从摸清设备效能出发,采取措施,开展深度挖潜,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推动了企业降本降耗工作。
当前,班组员工采用的常规挖潜方式诸如修旧利废,小改小革等等,虽然在推进降本降耗,提高设备产能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另外,由于员工技术素质良莠不齐,大局意识和系统意识薄弱,深度挖潜就显得捉襟见肘,无能为力了。对此,笔者认为:节能降本,单靠一个班组员工“单打独斗”,是无法战胜危机的。必须依靠企业指导,创新方式,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让各班组形成“抱团”之势,从而共度难关。
面对严峻的形势,单靠常规挖潜成效不大,必须要有非常的状态,非常的措施。首先,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员工观念,对班组深度挖潜工作强化引导,科学组织。观念决定行动。要及时组织开展设备“诊断”, 深入分析、摸清设备特性、系统能效等工况,辨识设备“浪费点”,进而采取措施控制,使班组员工对设备等做到“知己知彼”。还要引导班组员工把设备关键参数与同类设备对比,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查找设备“短板”,对症下药,集中整改,进而优化运行方式,提高设备效能。
其次,企业要为深度挖潜提供制度保障。比如:对于那些筛选出的投资少,见效快的技改项目,要有制度来保证实施,同时,要有专人负责,尽快加以落实,形成效益。
第三,企业要发挥班组技术骨干的作用,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潜力。企业紧紧依靠员工办企业是战胜危机的重要法宝之一,班组技术骨干无疑是打破传统,推进深度挖潜,节能降耗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他们最熟悉设备和岗位特点和技术过硬的优势,在消除显性浪费、控制隐性浪费,持续优化工艺指标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创新创效热情,进而使那些 “金点子”、“银点子”为深度挖潜、技能降耗“添砖加瓦”。
(肖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