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忘不掉的形象
●孙守仁
虽然退休了,但我仍心系煤矿,窑哥们的形象总萦绕在我脑际。
50年前,我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北票冠山二井422采煤队。那个采场百余米长,坡度有40多度,又是瓦斯突出层,别说干活,就是来回走上一遭,都是胆战心惊的。那时候,我并不害怕,身边有师傅壮胆,也有领导在我们身边。那时候,干群关系真的是太融洽了,大家互相关心爱护,亲如兄弟。
有一次,我们刚放完炮,准备放煤,突然在末碴出现了一盏矿灯。我以为是带班井长来了,再仔细一看,不认识。我身旁的马师傅怕煤块砸着那人,手疾眼快,操起一块板子,横在两根矿柱之间。那位领导冲着我们笑了笑,上前跟马师傅搭话:“我说老马呀,今天采场瓦斯大不大?能出多少煤?”他一面往下走,用手拍拍矿柱,检查夯得实不实,一面看着顶板,末了,他对马师傅说,采场接近尾声,一定要控制好顶板,还要提防瓦斯,千万不能叫它“咬”上一口。过后,我悄悄地问:“马师傅,他是谁呀?”马师傅笑笑说:“他就是我们矿务局局长赵培民呀!”那时我想,一个大干部,能经常出现在采场,关心矿工安全,多么难得呀。
我们的老局长李子贞,是从延安来的老干部。他背着个旧帆布兜子,里面装有胶靴、安全帽和工作服,跟我们矿工一样,坐通勤车去三宝矿和台吉矿。他喜欢独来独往,身边没有秘书,也没有陪同,他深入千米竖井,到采场、掘进工作面,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升井后,他跟矿工一样,到澡堂泡澡。
有一次,采场顶板来压了,矿柱跳起“迪斯科”,情况十分危急,我的师傅马师傅是第一个冲到危险区的。接着是高师傅、李师傅、韩师傅,他们抢着挟矿柱,支护顶板,没过几分钟,采场就没事了,耳畔又响起熟悉的风钻的突突声。他们的形象我至今仍历历在目。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这些当选的人物不是明星,更没有显赫的地位,但他们的事迹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那个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女孩孟佩杰,令我非常感动,她用稚嫩的臂膀,撑起一个破碎的家。当吴菊萍看到一个小孩从十层楼坠下的时候,她脱掉高跟鞋,用双手托起一个小生命,用行动塑造一位最美母亲的形象。我想说,形象不取决于肢体,不取决于漂亮的脸蛋,而是一颗善良的心,一种内在的美,就像那些我永远忘不掉的矿工和那些与矿工“一个样”的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