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8|回复: 2

吴丹:让成本降得更低些

发表于 2014-6-15 00:55: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攀钢产品要有竞争力,首先成本要有竞争力,而矿山降成本是龙头。精打细算,让每一位电铲司机都能对各种消耗做到“用途清、去向清、消耗清”,把成本指标落实到人,让人人成为“管家”……
吴丹:让成本降得更低些

张育新
熟悉吴丹的人都知道,他只要一进采场最离不开的就是他的工具包。当被问到里面到底装有啥宝贝时,吴丹笑着打开工具包告诉记者,一把点检锤、一本笔记本、一只钢卷尺、一部照相机是他最重要的四大法宝。
“这是我的第三部相机了,采场灰大,加上检查设备多是爬上爬下,对相机的伤害也很大。”吴丹告诉记者,这四大法宝中最重要的就是相机。不管是现场安全隐患还是设备故障,无论是发现违章行为还是发好的现操作办法,都会被他收入镜头。
设备是我们的“命根子”
“我们电铲大班共有19台电铲,每台电铲有上万个零部件。可别小看这些家伙,它们可是我们电铲司机的‘命根子’。”在班长吴丹眼里,这些动辄上万元的零部件可都是宝贝,要降本可不能让它们受到损害。所以每天班前会后,他就当起了“点检员”,背上工具包去采场为宝贝们做“体检”。
“提升减速机瓦盖螺栓受力面、各部齿面润滑和磨损情况、卷筒支架和A型架是否有裂缝……这些都是我检查的重点,要是小隐患发现不及时,就会酿成影响生产的大故障。”在吴丹看来,电铲就好比“吃饭的家伙”,一定要按照“四定三保两杜绝”原则,狠抓“一班三检”责任落实,对电铲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检查,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润滑、紧固、清洁状态,杜绝小隐患变成大故障。
2013年4月,这个久经沙场的“点检员”遇到了瓶颈。“81号电铲回转减速箱油泵又坏了?不是上周才换的新泵吗?”仅一个月的时间,81号电铲回转减速箱油泵和电机轮流“罢工”,就连油泵内的润滑油也开始“闹脾气”,180公斤的润滑油不到一个星期就全部漏光。
找不到设备问题的吴丹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茶饭无心,立坐不定。“机械油损耗大、电机被烧坏,难道必须更换新的回转减速箱?”下班回家后的吴丹也不闲着,满脑子都是油泵漏油的问题。
“咦,难道是油管出了问题?油管使用太久,内壁有可能变小,无法满足油泵输油要求。”他和81号电铲司机长蒋召贵探讨这个问题时,突然问道。还真有这个可能,要不试一试?说干就干。吴丹马上请维修工人更换大直径油管,回转减速箱油泵果然消停下来,再也没闹过脾气。
正是因为对设备的爱护,吴丹总结出一套专门针对电铲的设备点检方法:“电铲循环点检·重位重查法”。经推广运用后,设备故障大幅减少,电铲装车效率由11.2万吨/台月提高到15.1万吨/台月,有效避免了20多项重大设备隐患,挽回经济损失累计10余万元。

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利润是企业的根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样是班组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目标。在电铲大班128名职工心里都装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用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创造出最好的效益。
2014年4月6日,在1300水平参与重点配矿的61号电铲反复出现卷扬大绳抽头现象,严重影响矿石生产,矿调几次来电话,说1285震动矿仓矿石即将出现待料情况,如果61号电铲再不处理好,将会影响选矿破碎桥待料,后果很严重。
得知这一情况,吴丹马不停蹄地赶到现场,对61号电铲提升卷扬进行仔细检查,他发现原来是大绳楔块窝磨大、楔块变形、卡钉槽太深,导致楔块打不到位,卡钉无法卡紧大绳头子。如果按照常规处理方式,只有将这套价值4.8万元的提升卷筒更换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处理方式显然达不到快速处理故障投入生产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又快又省地处理好这个故障呢?吴丹左思右想,只见他突然眼前一亮,能不能将卡钉槽垫高呢?于是吴丹先要求维修工用气焊将变形的楔块割平,然后就地取材,从电铲上找来8颗8mm小螺帽垫入卡钉槽,重新打入大绳后,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问题就迎刃而解,61号电铲重新投入了配矿生产。
在场的电铲司机都对吴丹佩服地举起大拇指,“吴班长,你真牛,没想到你用小小几颗螺丝帽,就可以节约成本4.8万元”。
“电铲大班就是我的家。”吴丹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之主”,他想把家里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正因这份节约之心,吴丹在电铲大班实行机台成本承包制和算账管理,将“浪费自担,节约归己”作为班组职工的行为准则,从领用油料、破布,电缆维护、牙尖使用等小事做起,精心呵护设备,避免因润滑、操作不当造成备件损坏,减少费用开支。同时发动职工集思广益,开动脑筋降本增效。仅2013年至今,电铲大班职工就先后开展防卷筒打齿装置等小改小革9项、提出并实施合理化议79条,节约成本228万元。

多挖一斗矿,多创一分效
朱矿渐次进入深部开采,电铲大班承担的生产任务也逐年递增,确保“矿石输出最大化”的关键就在于将电铲效率最大化。
为了实现采装产能最大化,吴丹带领电铲大班125名电铲司机树立“多挖一铲矿就多创一份效益”的思想,提出“有车就有量”的生产口号,自觉将“无车备货搞维护,车到铲装不拖延”作为无声的保产号令,对口交接班、轮流吃饭。他带领职工坚持做到“无车备货、车到铲装”,将直排铲装车时间控制在60分钟/组,汽运铲3分钟/车以内,同时认真控制好道边渣线,做到不过铁、不过大块、不偏装、不亏方,通过自身努力杜绝因铲装作业而引发下道工序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
2013年7月27日,天降暴雨,南帮1405边坡局部塌方,半箐沟和月亮湾相继发生泥石流,大量洪水涌入采场,很快淹没多台设备电缆,造成全山大面积停电,生产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受灾最严重的50号电铲,周围更是一片汪洋。
接到电话后,吴丹立刻集结11名电铲司机,赶到现场抢救设备。面对齐腰深的洪水,他挽起裤腿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其他同志也紧跟着,一个接一个跳入水里。他们手拉、背扛、肩抬,冒着大雨把150余米旧电缆从洪水中迅速拖出。此时,大家早已全身湿透,浑身打着冷颤,可没有一个人退缩,为了防止新电缆泡水失效,吴丹带领着大家继续战斗,又再次的跳入洪水中,小心翼翼地将200米新电缆扛在肩上,一步一步趟过洪水,穿过乱石堆,摆放到支架上,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冒雨奋战,终于将电铲从洪水里开出来,生产顺利恢复。
像这样的保产抢险故事还有很多,问起吴丹,他淡然一笑:“这是我作为一班之长必须且应该做的分内事”。而朱矿矿长夏建国这样评价吴丹:“朱矿能为攀钢优质、高效地提供矿石,需要所有基层班组和职工齐心协力地用实际行动搞好保产降耗、降本增效工作。在这方面,吴丹和他所带领的电铲大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也正是因为吴丹和他的电铲大班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创造了月均产量225万吨、单位成本0.168元/吨,单位故修时间1.56小时/万吨的好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5 15:16:3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5 18:07:33 | 查看全部
谢谢罗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