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3|回复: 0

攀钢集团朱矿吴丹:百人大班变成一个温暖的家

发表于 2014-6-15 01:02: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颗钉。成立“金兰行职工爱心互助”和“金兰行户外运动”两大联盟,舍小家为大家,把百人大班变成一个温暖的家……
吴丹:让班组成为一家人
“王师傅,上二车,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老刘,快停下歇会,你看你满脸通红,要注意劳逸结合!”
……
看似普通的叮咛,发自内心的关怀。矿业公司朱矿采矿车间电铲大班长吴丹,用浓浓的关爱让128条汉子拧成一股绳,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着各项生产任务。
“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团队的努力成绩斐然。”多年的工作实践,使吴丹深深体会到:要带好班组队伍,就必须以真情换真心,让班组亲如一家人。
当班长,要以身作则聚人心
“只有以身作则做表率,才能使班组拧出绳劲干出业绩。”这是吴丹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2013年1月底,吴丹接到车间紧急电话,“尽快组织60#电铲做1270滑体下方主联络道。要求:在确保正常输矿任务的同时,必须在3月底打通主干道,完成所有清边施工任务。”
放下电话,吴丹深感责任重大。“因为这两项任务,任何一项干得不好,都将影响整个朱矿的正常生产进度。”那段时间,为确保施工进度,吴丹卯足干劲和班组职工一道头顶烈日战高温、披星戴月抢生产,打起了攻坚战。
     3月18日,60#电铲遇到了一只拦路虎:在十几块二三十吨重的大孤石外侧不到1米处,一条深达60米的大豁口挡住了电铲去路。稍有不慎,电铲便会滚下山崖,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吴丹和班组职工一道看现场、想办法,亲自操作做防滚石横档,上上下下好几个来回,等把所有大孤石全部处理下来,将60#电铲顺利开过大豁口,已经晚上11点过了。
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发现家里所有灯都亮着,饭桌上,还放着一碗没吃完的方便面,女儿独自一人蜷缩在沙发上睡着了……
见此情景,吴丹鼻子一酸,紧紧抱着女儿,说:“朦朦,对不起,都是爸爸不好,等忙完这阵子,我一定好好陪你·······”
就这样,吴丹“小家”保“大家”,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敬业精神,得到班组职工的一致认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电铲大班不仅按期打通滑体联络道,还圆满完成了保矿任务。
当班长,要真情互助暖人心
吴丹常说:“要想当个好班长,就要学会做职工的贴心人。”
为了较好地解决班组职工生病住院护理难的问题,吴丹率先动员班组职工自愿成立“金兰行职工爱心互助联盟”,帮助生病工友渡过病痛难关。在他的倡导下,电铲大班逐渐形成一个优良传统:不论谁有了伤病,大家都会去医院看护;谁家遇到困难,大家都会出力帮忙。
     2013年3月17日,因为通勤车事故,电铲大班职工李刚不幸受伤住院。
“要不是同事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可能不会好得这么快。”每当提起这事,李刚总是感动不已:“以前我总认为吴大班搞职工互助是多管闲事,但现在我真正明白了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
住院当天,吴丹就和副班长易荣华一起为李刚办理入院手续,配合做检查、交费、取药,忙个不停。
妻子在西昌上班,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受伤住院,怎么办?
正当李刚一筹莫展时,几位同事的出现让他倍感温暖。
“不用担心,吴大班已经安排好了,住院期间哥几个轮流来照顾你。”
“想吃啥,需要什么,跟我们说,不用客气。”
在吴丹的动员下,曾经和李刚有过冲突的同事谢德坤,也主动跑来照顾李刚,谢德坤不仅自己掏钱给他买好吃的饭菜,还让家人给他炖了骨头汤送来。
同病房一位病友羡慕地说:“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是李刚的亲人,这么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班有个爱心联盟,小李真是遇上好同事了。”
2014年3月,李刚康复出院。他回到班组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加入“金兰行爱心互助联盟”。他说“是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今后我也要尽我所能去帮助同事,去报答吴大班和同事们对我的厚爱。”
在吴丹的影响下,金兰行爱心互助联盟成立至今,已有23名职工利用休班时间到医院轮流对8名生病工友进行了义务护理,既传递了温暖,又凝聚了人心,班组氛围其乐融融。
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吴丹还成立了“金兰行电铲户外活动联盟”,利用周末不定期组织职工和家属开展户外徒步、爬山和拓展训练。该联盟成立至今,先后组织户外运动18次,吸引本班及周边班组职工800余人次参加。阿署达、白马林场、老鹰岩,鲜红的“金兰行”队旗,飘扬在攀枝花的山山水水。马鹿寨、阿布啷当山、黑山森木公园,处处留下了电铲人磨练意志,畅享自然的身影。
如今,“金兰行”特色班组文化建设,早已成为电铲大班职工互敬互爱、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它既蕴涵着情同手足的同事情感,更勾勒出一幅班组团结的“和美”画卷。
当班长,要以心换心聚力量
2010年,随着公司改革的深入,兰尖和朱矿两个电铲工段正式合二为一,成立电铲大班,班组人员一下子由72人猛增至128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要把这些思想、文化、性格迥异的职工融合在一起,可非易事。
然而,吴丹这个持家里手,像润滑剂一样巧妙地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整合之初,由于职工受历史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影响,特别是职工对管理制度的不适应让班里出现了一些不合谐音符。而65号电铲司机何钢,就成为整合后因未遵守大班相关规定被扣奖金的第一人。
得知此事,何钢非常气愤,马上打电话给吴丹抱怨一通。
“这件事让我觉察到了自己工作的缺失,在对职工提出考核前未事先和他做好沟通。”吴丹事后回忆说,所以他第二天一大早,就直奔65号电铲找何钢。
“还在为扣钱的事生气呢,何大壮同学!”吴丹一边与何钢开玩笑,一边亲切地与他攀谈。
“这又不是我的问题,汽运车间该干活的时候不来车,该吃饭了要生产,我也只晚了几分钟没装车就扣钱,不公平!”何钢仍很气愤。
“你的心情我理解,”吴丹耐心地解劝道:“每个人被扣钱,都会觉得很冤枉。我刚干电铲那会,也因上班睡岗被扣过钱。开始很不理解,后来才慢慢发现在规章制度面前扣钱不会因人而异,都是就事论事。”
“你看,为了让选矿吃上好精粮,我们就必须实现铲装能力最大化,尽可能地消除一切影响生产的因素,所以我们班提出‘有车就有量’的生产口号,就是要做到车到铲装,无车备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选矿破碎桥上不待料,”吴丹耐心地解释着。
……
经过近2个小时的交流,何钢的怨气渐消,乐呵呵地表示接受考核。这件事让吴丹明白:只有和职工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才能让他心服口服。
离开65号电铲,吴丹直接找到汽运车间行车班大班长雷建林,商量将矿里提出的准时化生产在时间上进一步具体化,尽量将生产与吃饭时间错开。随后,吴丹根据何钢提出的“有扣就该有奖”的想法制定出“吃饭休息期间保矿一台次奖励20元”的激励机制,得到了班组职工的一致认可。
此后,何钢在工作中也始终严格遵章守纪,并且越干越好,现在,他在吴丹的帮助下,也已逐渐成长为65号电铲司机长、甲班班长、金兰行户外运动联盟执行团长。
此后,在矿、车间的领导下,吴丹坚持以“真诚、敬业、细化管理、严格制度”为工作准绳,通过统一班组制度、激励机制、人员安排、设备维护区域,推行司机长负责制、先进操作法、安全标杆活动法、班组特色文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促使电铲大班逐步实现融合,呈现出班组安定团结、职工工作热情高涨的景象,各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正是吴丹倡导的这种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班组‘软文化’,感染和激励着班组职工战胜一个个‘硬困难’。”朱矿党委书记庞太平称赞他说:“无论现场条件多么复杂,任务多么艰巨,吴丹所带领的班组都能冲得上,拿得下,是朱矿的放心班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