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00|回复: 0

温总理为啥说"加强反腐倡廉领导是关键"

发表于 2009-3-27 08:31: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长江日报:谁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牛的人?

  任何时代,只要有一颗自由奔放的心灵,他的内心就不会整天紧绷绷的,患得患失,既不为无所困也不为有所累,这样的人毫无疑问就是最牛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他的内心才是真正强大或坚强的,才会表现出“俯仰人间今古”的气度,坚持应有的内心坚持,始终泰然面对生活的阳光、花香及风雨,气定神闲,无忧无惧。

齐鲁晚报:“浪费”几个“问题人才”又有何妨

  老百姓吃剩的菜放馊了,一般都会倒掉,不会因为怕浪费而勉强吃掉,因为这样会吃坏肚子,得不偿失。同样道理,“人才”一旦出了“问题”,也一定要严肃处理,该弃用的弃用,该罢免的罢免。像洪洞县这样精心呵护“问题人才”,变着法儿让“问题人才”复出,确实让人看不懂。说白了,这样的“问题人才”即使“浪费”了,又有何妨?

武汉晚报:黑砖窑撤职官员是否在“带薪休假”?

  撤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不该沦为官员的“带薪休假”。被撤职官员或者辞职官员,既然没有官职了,就不再是公务人员了。诸如王振俊一直享受的正科级待遇,也该一并收回。这是节约财政资金,真正把纳税人的钱当回事。要解决这些叫人疑惑不解、蹊跷隐秘的官员任免、复出问题,精细化的制度设计必不可少。而让民众有权过问官员去留,真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官员,才会多起来。

检察日报:精神病院别弄成“第二个收容所”

  看来,我国法律在精神病人强制治疗方面尚存较大漏洞,而这些漏洞正被一些人所利用,成为陷害和打压他人的“合法武器”。如果不及时立法扭转这一倾向,那么精神病院很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收容所”。

检察日报:舆论监督需要“挤牙膏战术+愚公精神”  

  “挤牙膏”战术需要“愚公精神”配合,像愚公一样意志坚定,挖山不止,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例如,去年11月3日,3名小偷潜入云南德宏州盈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排正忠家里盗得现金80余万元。此事虽经网络曝光,媒体评论也跟进了不少,可案件依然不见下文,这就需要舆论继续“挤牙膏”,以期引起更高层的上级关注。

工人日报:别让收费公路沦为利益集团“小金库”

  防范收费公路沦为利益集团的“小金库”,必须让公路利益相关方都参与收费利益的监督和管理。也就是说,对收费公路的监督需要有公路消费者利益的代表,保证公路消费者利益的代表有能力对公路收费的批准机构、收费公路的管理等进行监督,特别是对修路资金的来源、公路收费的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比如对收费公路情况进行定期公开,相关部门接受公众的质询。

大众日报:办公室“请回”热水瓶让人欣喜

  其实,喝水本身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水质清洁卫生,至于是用热水瓶装的还是饮水机烧并不重要。机关单位为节省能源、节约开支考虑,不妨选择一些更为经济实惠的生活方式。所以,尽管“换热水瓶”只是一件小事,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在喝水这一问题上,不仅可以多使用热水瓶,桶装纯净水也可以考虑换成自来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费。

中国网:强生产品调查不能继续“躲猫猫”

  不管国家质检总局还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都寄托了公众的厚望,然而他们至始至终的被动,互相打架的调查结果,却远远低于公众的预期,让人失望。为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了消费者的利益,为了国内婴幼儿们的安全,希望这些职能部门不要再继续“躲猫猫”了。

浙江在线:退休局长咋还栽在低价购房上了  

  局长自认为低价购买房很正常,其实一点也不正常,购低价房用得是一种特权,它与正常的房屋交易截然不同。在当前楼市仍然高价不下的态势下,还有没有官员暗中购买低价房,进行权钱交易,这不能不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新华网:公路收费,“请神容易送神难”?

  时过境迁。当国家财力逐渐雄厚,公路建设资金逐步宽裕之后,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必要性。在各地初步尝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甜头之后,公路收费逐渐成为部门和地方捞取好处,供养自身的摇钱树。甚至放贷的银行也成为“合谋者”——拉长还款期,甚至不希望借贷方还完,如此就能稳定地享受贷款利息。免费路修得起也没人修,收费路没人请大家争着干。“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种权宜之计已经走样变质,当年的积极意义几乎不复存在。

大河网:温总理为啥说“加强反腐倡廉领导是关键”

  温总理所强调“加强反腐倡廉,领导是关键”,对党政领导干部来说,无疑是谆谆教诲、真诚告诫、善意提醒,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只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真正负起责任,管住自己,管住班子,带好队伍,真正经受住执政用权的考验,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我们才能以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中国网:8个拾金不昧的童心到底是在害怕什么?

  长期以来,对于美德的弘扬,大多停留在精神的层面,靠舆论的感召唤醒道德个体的自律。法律对此,也只止步于“倡导”。在我看来,缺乏细化而到位的法律规范,也是拾金不昧日益远离成人社会而去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在法律缺失或者法律不完备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强调道德的约束和自律,但当社会走上一条更法治化的道路时,当形形色色的社会诱惑越来越多,就必须要依靠法律来保障美德。目前,物权法中规定“拾金而昧”违法,我觉得就是一种很好的立法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