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抬腕看了一眼手表,已是下午3点。此时,汽车在广阔的黄土丘陵间奔驰,向着绵山方向前进。
十分钟之前,从王家大院游览出来,正好听说距此15公里处有一个叫张璧古堡的村落,猛然心动,不禁想起一件事。上个月中央电视台CCTV10介绍了这个村子,称之为:中国第一军事古堡和小村落大文化的“文物丰富、国之瑰宝”的千年古村。当时看过,也就罢了,不曾想到天意作美,竟让我在此处得以相遇,而且近在咫尺,如此良机,岂能错过?
汽车终于来到绵山境内,进入山区,便一直呈上坡之势,盘着山体,七转八弯,忽上忽下,远看宛如一叶漂浮的小舟,车后,尘土滚滚,扬起百米黄色的烟雾,颇为壮观。半小时后,汽车爬上了一个陡坡,然后便顺坡直下,下坡之时,远处的一个村落便跃然眼前,张璧古堡到了。
司机把车停靠在村口的一棵大杉树下,然后把我们引进了村子。这是一个不大的村子,海拔一千一百米左右,依塬傍沟而建,地势偏僻险要,登高俯瞰,整个村子就像一座城堡。村口的堡门是由青砖红纱砌成的,墙高门厚,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村内的民宅,厚墙高垒,大院深锁,门庭深进。大街两侧,飞檐戗角,壁垒森严,说也奇怪,整个大街竟看不到一扇门洞,据说,当年为抵抗外来入侵者,村民们特意把门洞开在了小巷子内,巷门一关,既能各自为战,又能遥相呼应,整个村子宛如一个八卦迷阵。
午后的阳光把张璧古堡照染的黄黄的,村子很静,我顺着指示牌,来到一个去处,据说,这是隋唐时期挖筑的一条地道,近万米长。觉得新奇,便决定进入一探。洞内昏暗,虽有灯光,却只能依稀辩得清路面的状况。走了不久,便担心起来,生怕迷失方向。转念觉得好笑:“嘿嘿,进的来还怕出不去?”又走,感觉地道呈斜坡状,越来越深。再走,眼前出现了三岔口,岔口处置有一只装满砂土的箩筐。此时心里有些犹豫,是继续前行,还是就此打住,暗忖:还是回去稳妥些。于是急速回走,谁知,回程的路上,竟遇到了多个三岔口。奇怪,哪来的这么多三岔口?刚才进来的时候怎么没有看见,真是见鬼了。我把心一横,凡是遇到三岔口的,就走右边的道,约莫走了15分钟,我呆住了,我又看到了这只装满砂土的箩筐。我感到情况不妙,忙打手机,可是手机处在无信号状态。我开始着急,加快步子甚至奔跑起来。正在此时,忽听得头顶上有声音响动,我急忙高呼:“有人吗?”头顶上有人应道:“你在哪?站在原地别动呵。”啊,同伴的声音,我惊喜不已。须臾,眼前出现了二个人,其中一个是当地的老乡。
走出地道,太阳已挂在西边的山头上,红红的,煞是好看。我环顾四周,这才发现,自己已站在堡门的城头上了。引我出来的那位老乡对我说:“这条地道分上中下三层,你刚才所处的位置是第二层,第一层距地面一米左右,第二层距地面十米左右,最下面一层距地面二十米左右,地道构思独特,出入口多,设计奇巧,各层之间巧妙连接,陌生人进入很难出来。”听罢此言,如梦方醒,难怪我在里面团团打转,出来不得。
站在堡门的城头上,可以俯瞰张壁古堡最“繁华”的大街的景色。街上行人不多,墙堡、巷子、院落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忽然,从城堡的门洞内冲出一辆马车,马车上装有十数根长短不一的圆木,横冲直撞,速度奇快,车夫大声吆喝“吁,吁。”想把车速减慢,但还是欲减不能。迎面有数个学生骑车过来,见马车冲来,纷纷下车避让。车夫手攥缰绳,驾着马车,避过人群,向前冲去,直至消失在大街的尽头。而车夫洪钟般“吁吁”的吆喝声,却还在空中回荡……
(沈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