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国内,又一年的高考终于结束。考生们在奋力一搏过后也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了。实际上,为了高考而“消得人憔悴”的并非只有中国考生。在全球各地,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学生们有一个让他们爱恨交加的共同对手——高考。而在这些洋高考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高考
是日本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是伊朗女性争取权利、提高在社会及家庭中地位的重要手段;
促成了印度一年一度的考生“大迁徙”;
被调侃的总是作文。
日本:
考拉粪便成为最好的考前礼物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一个人学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就业后的职业和薪水。对日本的学生来说,高考无疑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锤定音,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部分私立大学,在每年的1月份举行全国统一考试;从2月中旬至3月底,再由各个学校再根据本校的情况进行第二次独立考试。为了考出好成绩,在日本学生中流传着“四当五落”之说,即在学习之余,每天睡4个小时的学生能考上心仪的大学,而睡5个小时的便会名落孙山。
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在日本被称之为“浪人”。由于日本公立或私立中学均不设复读班,这些“浪人”要么自学,要么只能参加补习班。
此外,在日本的考生中还流传着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习惯——互相赠送考拉粪便。据说,这是因为考拉可以长时间挂在树上,即使是在睡觉时也不会掉下来。许多日本考生认为,考拉粪便能够传递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考拉粪便也就成了最好的考前礼物。
伊朗:女性把上大学当做是
争取权利、提高地位的重要手段
在伊朗,仅有的54所国立大学和一些国立医学院招生能力有限,因此一流国立大学的录取比例仅为5%。
由于女性地位普遍不高,目前许多伊朗女性都将上大学当做是争取权利、提高在社会及家庭中地位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地方仍然限制女生录取人数的上限,但这并不能抑制伊朗女性报考大学的热情。
伊朗高考的内容有很多,科目包括语文、伊斯兰宗教教义、数学、英语。此外,还有根据不同志愿而进行的考试,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和地理等。最值得一提的是,伊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考试科目填写100个志愿。
法国:评语比考分更重要
法国的高考制度说来有趣:它始于1808年3月17日的一条法国国家法令,距今已有206年的历史,其间虽然略有修改,但基本框架始终未变。
不过,近年来,法国的一些知名高校已经启动了招生改革。以法国现任总统奥朗德的母校巴黎政治学院为例,该校在招生时提高了面试成绩的比重,以减少对学生笔试成绩的硬性要求。
法国高考的核心思想是:分配风险。为了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法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可选择的科目至少有11个。同时,法国的高考科目也非常多,而且有些从高二就开始考试,从而可以更全面地考核学生。
有意思的是,与中国一样,在法国,法文也是每年高考过后被民众调侃得最起劲儿的科目。法国的作文题目常常与哲学有关。比如,“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吗?”“科学仅局限于证明事实吗?”稍显文艺一些的题目则有“分析1645年笛卡尔 《致伊丽莎白的一封信》的选段”等。
如今的法国高中毕业生已经不再像他们父辈那样,仅满足于通过考试取得高中毕业证了,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取得“评语”。
高中毕业生申请大学的材料寄出几周之后,第一批录取通知书便将发放。学生获得的“评语”既是一种个人荣誉也是对未来的投资和在高等教育阶段获得成功的筹码。学生获得“好”或者“非常好”的评语,其申请著名高校的成功概率会大大增加,尤其对选拔性的课程而言。因此,学生们对评语的重视远远大过对于考分的重视。
印度:运用最新数字技术防作弊者
有考试的地方,就少不了作弊者的身影。但是,你能想象出1600多人集体作弊是什么样的场景吗?
在印度,高考舞弊的现象非常严重。去年,印度作弊最严重的比哈尔邦出现了1600多人集体作弊的“盛况”。虽然考生的作弊手段都比较老套,但是由于参与者人数太多,监场人员甚至动用了经过严格训练的大狼狗维持考场纪律。
有人“在场内求助”,有人则“未雨绸缪”。在印度,学生最终的录取是由各高校自行组织的考试决定的,因此入学考试的试题就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唐僧肉”。据媒体报道,印度的各名牌大学每年至少发生一次入学考试试题被盗事件。因此,印度开始使用数字编码技术储存和打印试卷。由于偷考题能赚5000多万卢比,相当于100多万美元,因此不断有人铤而走险。
如今,印度使用了一种新的技术,把试卷完全转化成数字格式,翻译成编码,以PBF格式储存在电子邮件当中。在考试当天,只有用特殊的印刷机才能够联网下载邮件并打印出试卷。
而每年的4月~6月,印度的考生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为了确保能考上大学,他们转战各地,参加各高校的入学考试,少则四五次,多则20余次。
(据《郑州晚报》、新华社、人民网等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