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群英荟萃
深圳有“纯电动汽车之都”之称。一方面是因为深圳的纯电动汽车数量多,另一方面,深圳有着像比亚迪这样的电动汽车研发和制造企业。5月26日,比亚迪发布公告,比亚迪和配售代理订立了配售协议,折价14.95%,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配售共计42.66亿港元的H股。据悉,公司此次的筹资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业务。
早在今年年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表示,公司的主要精力转移至新能源汽车,主要基于对“今年是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年”的判断。
“中国能不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关键看企业拿出的产品,这个产品一定要是先进的。我想速度应该很快,三五年可以达到一定的程度。”王传福说。
从2008年比亚迪推出第一款新能源汽车产品插电混合动力车F3DM后,比亚迪就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模式的摸索。随后,比亚迪相继推出了纯电动汽车E6和纯电动大巴K9。2013年年底,比亚迪推出了第二代双模混合动力秦。比亚迪也由此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包括电机和动力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深圳同样也集聚了一批在行业内堪称龙头的上市公司,涉及动力锂电池的四大关键部件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细分领域。中国宝安子公司贝特瑞是国内最大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该公司还拥有当前被认为很有前景的石墨烯技术专利;新宙邦是国内三大电解液生产商之一,该公司产品已经进入三星供应链体系;拟上市公司星源材质是国内锂电池隔膜龙头企业,该公司还主导起草锂电池隔膜国家标准。
在新材料领域,长园集团、沃尔核材两家上市公司分羹了国内辐射功能材料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深圳惠程则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聚酰亚胺应用领域的突破。此外,通产丽星、美盈森、格林美等上市公司均在各自细分领域有所建树。
“与其他深圳优势产业不同,生物制药领域的深圳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在信立泰董秘杨建锋看来,深圳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均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居多,各自深耕细分市场,较少出现两家公司业务重合的情况。信立泰主营心血管类研发生产,处于国内龙头地位。该公司早年抗癫痫药于近日获批,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线。
“我们都在不断革自己的命。”对于开发新药,翰宇药业董秘全衡认为,创新是制药企业的生命,只有不断地研发新药,储备专利,才能保持业内领先地位。公司每年都将营业收入的10%左右投入到研发中,正因为如此,主营化学合成多肽药物的翰宇药业销售额常年保持国内第一名。
海普瑞董秘步海华也认同全衡的观点,该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肝素钠原料药供应商。
他认为制药企业要不断投入研发,海普瑞专门成立一个子公司从事新药研发。“我们也在往下游延伸,公司在成都的控股子公司开发生产肝素制剂。”步海华称,公司还将择机进入心脑血管相关产业和服务领域。
深圳土壤成就企业
“深圳的创业土壤给了公司更大的发展空间。”步海华说,公司实际控制人李锂此前在重庆已有基业,自1998年将公司搬到深圳以后,逐步发展到今天,主要得益于深圳较宽松的创业环境。
“作为特区,深圳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发展 两头在外,三来一补 业务,到了90年代末,这一模式遇到了瓶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表示,当时的深圳产业机构急需转型,产业升级成为时代的需求。
当时,国际上正好处于互联网狂潮时代,美国硅谷和纳斯达克市场的成功启发了深圳。深圳政府优选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如今看来,当时选择的路径是正确的,奠定了今天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基础。”孙久文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深圳在1999年举办了首届高交会,并且每年举行一届,一直延续到现在。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孙久文说,在深圳产业升级中,政府发挥了创造宽松环境的作用,而不是用计划手段指挥企业,让企业发挥主体的作用,自然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到深圳“淘金”,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全球大多数工业城市都具有产业集群的特点。”孙久文表示,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作用,产业链上某一企业发明应用新技术,不仅很快被其他同行效仿,往往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换代,促进产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