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爱心浇灌新生花朵
在江西铜业公司德兴铜矿这个全国最大的铜工业基地,这座充满着现代化气息的特大型矿山里,只要提到泗洲选矿厂团委的“爱心助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没有人不举手称赞,可以说是有口皆碑。就是这个自发组成的青年志愿者集体,自1998年起连续5年为9名面临失学的贫困学生累计捐款10800多元,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义务帮助学生辅导功课达250多次,使9名面临失学的单亲贫困学生在他们的资助与帮助下又背上了书包,重新坐在了明亮而又宽敞的教室里,享受着快乐的读书生活。由于该青年志愿者的影响面大,成绩显著,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自1998年起就连续四年荣获江西铜业公司“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称号,2000年被江西省推荐为“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集体”,其成员胡姸2001年获得了“全
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回顾该青年志愿者走过的历程,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贴近现实生活,创新服务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好青年志愿者活动
“爱心助学”青年志愿者的组建还得从1998年说起。当时团中央组织的“希望工程”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泗洲选矿厂团委也同外地的许多学生结成了帮助的对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该厂团委却发现在本矿还有极少数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家境贫困,面临着失学的危险。该厂团委得知此事后,迅速对贫困家庭进行了摸底,提出了开展“希望工程在身边” 活动的想法,同该矿最贫困的9户家庭的孩子结成了互助对子,并在全厂团员青年中发出了倡议书,开展了募捐活动,解决了这9个孩子的上学问题。然而,光解决学费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下工夫,为此,该厂机关团支部的大学生团员青年利用本身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优势,自发组成了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星期日休息的时间,轮流为贫困学生进行学习辅导,这一开始到现在就是整整5年,无论是酷暑炎炎,还是三九寒天,青年志愿者都是风雨无阻,义务帮助孩子辅导功课,用他们的爱心哺育着孩子的成长,为此人们将这个集体亲切地称为“爱心班”。如今,这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得到了社会的充分的肯定,在十里矿区都知道泗选厂有一个“爱心”辅导班,班上有一群健康向上的学生和许多充满爱心的编外教师。
二、规范机制,构建体系,确保青年志愿者“1+1”助学活动有效进行
“爱心助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本着“诚心献企业,爱心暖社会”的服务宗旨,通过各种形式、不同渠道深入地开展好“爱心”辅导班活动,将该集体建成了一支认识统一、机制完善、氛围浓厚的青年志愿者队伍。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实施“五定三有制度”。该集体坚持“1+1”助学工作在团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规范运行,积极了解上级对此项活动有何指导、要求,同时积极与相关单位如中、小学的领导和团组织取得联系,争取他们对该活动的支持帮助,构筑起经常性服务网络,使服务队逐步形成了指令畅通、组织得力、落实有效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五定三有”制度。“五定”即定服务对象、定服务内容、定服务场所、定服务人员、定服务时间;“三有”即有标志、有制度、有记录。通过制度的建设,规范了此项活动,保证了活动的持续健康地开展。
(二)结合机关团员青年大中专院校生多的特点,泗选机关团支部组织爱心强、愿奉献的团员青年形成一支有文化、素质高、热心精干的辅导员队伍,开展经常性服务。坚持每开展一次活动作一次记录,并通过“希望工程工身边助学”活动联系卡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学习、思想、德育等方面情况。
三、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志愿者‘1+1’助学活动深入开展
(一)建立了志愿人员学习教育机制。针对被辅导学生所在年级不同的实际情况,服务队要求辅导成员把丢了十来年的中小学课本捡起来,认真复习,以便学生提问时能做到有问必答、答题准确;与此同时,根据开班情况还对辅导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辅导成员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尽量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检查活动记录本和家长联系卡来了解辅导人员的服务内容、时间、次数等情况,作为辅导人员志愿者服务工作优劣的依据,并将此项工作的好坏作为年终评先的考核依据之一。这样一来,较好地实现了对辅导人员的管理,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使团员青年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以助学育人为宗旨,以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持之以恒、形式多样地开展好“爱心助学”活动
泗洲选矿厂“爱心助学”志愿者服务队从建立之初就明确了服务的宗旨与目标,即以助学育人为宗旨,以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本着“为孩子献爱心,为家长分忧”的想法,提出了“经济上资助,学业上帮助”的口号。在坚持为贫困职工的子女每年捐助学杂费300元/人的同时,自1998年11月以来,每逢周日下午,在厂部培训教室由2名辅导员进行3—4小时的课外辅导,辅导他们做家庭做业、为其解疑答惑,力求开拓孩子们的解题思路,做到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同时,纠正他们不良学习方式方法,诸如写字姿势、不爱检查作业、做功课粗心、乱写乱划等等。辅导功课之余深入了解其学习现状及爱好,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个人爱好,摆正学业与爱好的位子;辅导员根据自身都掌握一些计算机知识的特长,对孩子进行了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让他们对计算机有所了解,让他们明白今后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在今后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些大学生们面对的虽只是几个中小学生,可丝毫不敢怠慢,那个机灵淘气的谢星便最爱在课余找几个奥林匹克题来考考老师,刚上初三的徐凤娓带来的英语练习题也常有一两道着实让人颇费一番脑筋,翻教材、查资料,重温久别的课本,大学生们感慨知识的日新月异,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责任。
在这个班上,老师和学生既是师徒,更是朋友。碰上难题,一边提示一边让同学自己寻找答案,力求开拓同学们的解题思路,做到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更让同学们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作业完成之后,或组织同学们学习电脑基础知识、或进行手工制作比赛,或带领同学们参观厂房,从不同角度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很有表演才能的谢祺代表班级参加了演讲比赛、文章写得很有灵气的黄海燕的作文常被学校老师当作范文诵读、胆小内向的曹锦中变得性格外向并且爱上了画画……
由于所受助的孩子都是单亲家庭,心灵上或多或少有些想法,为此,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孩子们当中开展了“自己的同学自己帮”的主题教育活动,提倡高年级同学空余时帮助低年级和学习较差的同学,引导孩子们自觉参与、人人参与,提高孩子们团结、互助、扶贫济困意识和集体主义情感;针对大多是困难家庭子女,对他们提出了在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要求,做“懂事的好孩子”等活动;在辅导功课之余努力与孩子们交朋友,加强孩子们的德育教育,交孩子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同时加强与家长和学校的联系,每隔一段时间,队员们不是进行家访就是让学生家长在周日同孩子们一起来,与辅导员进行交流,反馈孩子们在辅导班的情况,让家长提意见、建议,以便他们今后更好的开展活动。
“爱心助学”的队员们不但在学习上关心孩子,而且在生活中也给予了孩子太多的关怀。每逢“六一”儿童节,队员们总不忘给同学们捎上一份节日的祝贺,或是一本笔记本,或是一支圆珠笔,礼物虽小,但却给孩子们这些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带来了极大的鼓励,融洽了队员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队员与孩子们与其说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到不如说是朋友之间的关系。“爱心班”中有一位叫李燕的学生,家境尤其贫寒,队员们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她家的困难,并及时地给予帮助,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使小李燕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而今,泗洲选矿厂“爱心助学”志愿者服务队将继续本着“为孩子献爱心,为家庭分忧”的想法,本着“经济上资助,学业上帮助”的原则继续帮助着这群家境相对特殊的孩子,用他们的爱心哺育着孩子们的茁壮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