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跟帖自主创新)四大难题困扰班组自主创新
马兵
据2009年2月10日《国家电网报》(第二版)载,从2006年10月10日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在武汉凤凰山破土动工至2009年1月20日在武汉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竣工验收。仅仅两年,就建成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电晕笼、1000千伏试验线路、7500千伏长波前冲击电压发生器及户外冲击场、环境气候实验室、电磁环境实验室,申请和受理专利40项,得到了“综合试验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试验基地建设采用的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研制的技术路线,提升了我国特高压技术研究和输变电设备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
然而在一些班组中谈到自主创新时,不少员工会有一种距离感和神秘感,或把自主创新看得高不可攀,或把自主创新看得神秘不可测,甚至认为那是专家学者的“专利”。如此一来,员工参与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大受影响,班组中蕴藏的极大的创新潜能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
据了解,在我们的班组,自主创新能力在人才、环境、文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以下几个不足的原因:1、自主创新的班组文化气氛不浓。班组文化发展进步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与突破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在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每个工作过程中深入挖掘、努力思索并勇于实践,才会有更大创新的收获;2、班组创新人才高度缺乏。专业技术、产品设计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导致班组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同时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导致班组缺乏自主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3、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不少班组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和为班组提供公益性产品开发、信息咨询及其他配套服务创新环境;4、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企业跟风、仿效风盛行,随着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进行自主创新的压力将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一些新的名牌企业,不仅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在品牌开发方面的力度不够。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笔者以为,要在班组与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建立起鼓励自主创新、共担自主创新风险的班组文化。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与创新相适应的班组文化环境。许多具体工作中遇到的设备“瓶颈”、技术“短板”、岗位“难题”等,更需要工作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岗位上的职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只要敢于在岗位创新的舞台上唱“主角”,就能够在班组自主创新中创造非凡业绩。
要大力倡导“知识无价,成才光荣”的价值观,通过职业发展机制、人才生成机制、人才评价机制的建立完善,实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人才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行最佳的职业生涯设计,努力形成一个对人才尊重、关心、提携的环境,给人才一个舒心、舒适、舒展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班组自主创新的源泉。
要创造和完善人尽其才的班组内部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从不同角度、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空间,锻炼其参与思维、管理、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和公正的利益分配与奖励标准,对参与创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诸如薪酬奖励、优厚福利等多种奖励形式,充分调动班组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要大力组建自己的班组自主创新研发中心,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班组研发中心建设非常重要,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不行的,其目的就是不断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在国内外市场的长期繁荣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