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巧用小磁铁 破解大难题
保全二队“秘密武器”显威力
“好啊,高队长,发明了‘秘密武器’也不告诉我们。我们队这个月机件落地考核,又每人扣了10块钱,我比队员们还多扣了一倍。你们队这个月机件落地考核又每人奖了20块钱。看来你们的‘秘密武器’真好使,快把你们的宝贝拿出来让我瞧瞧吧。”
“瞧你说的,有好家什我还不给你们用吗。我是怕自己捣鼓出来的东西不好使,才没告诉你们。”
3月31日,笔者走进山东高青流云纺织有限公司细纱车间采访,正遇上保全一队队长于守亮拦住正要下班的二队队长高砚宝,向他讨要专治机件落地“秘密武器”。
他们谈话中所提到的机件落地问题,是棉纺织企业细纱工序现场管理中一个普遍性的难点。一台细纱机上有细小零部件、结合件成千上万个,设备运转中常发生零部件因震动自行脱落现象。另外在检修过程中,小部件落地现象也经常发生。但由于很多机件体积十分小,车间设备密度大,而且细纱机结构复杂,有一些眼看不到底、手伸不进去的死角部位,小零件脱落后不容易及时发现或发现后很难取出来。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取出,就会对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造成威胁,也造成机件浪费。为此,该公司细纱车间制订了机件落地考核标准,并天天进行检查,考核为零的给与奖励,发现有脱落机件而没有找到的罚款。实行考核措施后,机件落地虽有所减少,但仍难以根除。车间两个保全队都因此而被罚过款。
怎么才能又准又快地把落地机件找到呢?保全二队队长高砚宝和队员开起了“诸葛会”,共同想办法。最后,队员王斌提出的用磁铁制“吸件器”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他们找来一块块小磁铁固定在铁丝、木棒、地板刷等器具上,又根据不同细纱机的结构、间距、大小不同,分别制作了条形、环形、矩形、三角形等多种专用吸件工具。好不好使,效果如何,他们不敢确定,所以暂时保密。“秘密武器”使上以后,结果屡试不爽。掉在地上的零件,一吸而光,对付掉进死角里的零件,如探囊取物。此后,根据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又对“吸件器”进行了多次改进,使其越来越好用,队上连续3个月得到了车间的奖励。
这可把保全一队羡慕坏了。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什么‘秘密武器’,别把发明创造想得那么神秘,只要肯动脑筋,谁都能发明出来,兴许你比我们做得还好呢”,高队长边说边拿出了他们的“发明专利”。
“嗨,你说得没错,这不就是些吸铁石吗,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们巧用小磁铁,破解了大难题,佩服!”于队长得到了答案,受到了启发,下决心搞几件他们自己的“秘密武器”,决不能落后于二队。
随后,笔者又采访了细纱车间主任张继兰,“企业创新,职工是主角,我们要大力支持。二队的小发明,为车间解决了大难题,车间正在总结他们的做法,准备在车间推广应用,并正在给他们申报公司技术革新奖,给他们以鼓励,调动全体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张主任的一番话,一语中的。
笔者感言:一说创新、发明,人们常想得很深奥,特别是一些普通职工,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从事的岗位技术含量低,对创新发明往往敬而远之的现象较为普遍。职工创新积极性不高,需要企业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不妨多给职工“引路”、“点题”,给职工创新发明提供舞台、提供时间空间。其实,创新发明并非高不可及,深不可测。只要肯动脑,人人都是发明家。不论是谁,在生产过程中,总会遇到新问题、新难题,想出办法克服它,就是创新发明。有时不起眼的小点子、小工具,也许就能为企业办大事、增效益。一汽大众钣金工王洪军,立足岗位,发明修车专用工具2000多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是很好的例子。对职工的发明成果,给与奖励,给与推广和保护。创新失败的给与鼓励,帮助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职工就会不畏创新,喜欢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灵魂,是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职工是主体,把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