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汶川震后首个清明节:悲祭逝者 感怀生命
来源:中新网
成都的缅怀:各界祭奠陆航团抗震五英雄
在灾后第一个清明节前夕,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官兵代表和抗震救灾中失事直升机5名遇难烈士的家属来到成都市磨盘山公墓,为5名英烈献上花篮,寄托哀思,深情缅怀。
去年5月31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一架编号为92734的直升机在执行运送受伤群众任务中,在汶川县映秀附近不幸失事,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5名机组人员以身殉职。
部分民众自发来到烈士墓地祭奠英烈,尹春龙是一位志愿者,就是他和同伴们用了几个昼夜将五位烈士的遗体背出大山。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官兵代表在烈士墓前宣誓,要继承英烈的遗志,尽职尽责,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
空间的超越:全球华人同此哀思
“陈坚,我是小凤,清明节快到了,你在天堂还好吗?”这则网络留言来自谭小凤。她的丈夫陈坚,一个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普通人,曾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清明节前夕,众多全球华人网民走进各大网站开辟的网上纪念专区,为地震中遇难的十多万同胞献花、点烛、祭酒、祈福……
Sally的家乡在四川成都,目前她身在万里之外的英国伦敦。“一定会通过网络献上我对祖国、对同胞的祝福。” Sally透过MSN告诉记者,“虽然已到英国七年,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绝对不会忘记。清明之际我将到网络上为遇难同胞献一束‘花’,我们不会忘记他们。”
与此同时,全球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悼念“五?一二”汶川大地震遇难者的活动。在旧金山,美国北加州巴蜀同乡会、美国硅谷四川大学校友会等北加州华人团体将在当地时间本月十二日联合举办了一次大型公益演出活动,名为《跨越太平洋的爱》。在温哥华、在奥克兰、在巴黎,各种纪念活动也将陆续推出。
生者的行动:四川公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间表
四川省2日正式宣布到2010年9月,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三个目标任务。
首先,作为加快重建的重点,农村住房年底前全部完成;城镇住房在明年5月前全部完成。明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灾区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两年内完工99%。
二是加紧抓城镇重建。两年内在北川、汶川、青川县城和映秀、汉旺等重灾城镇建成城镇基本框架;其他33个城镇按时完成重建主体任务。
三是两年内公路交通恢复重建项目完工达到90%以上、电网和电源恢复重建项目完工98%。
祭与不祭的两种选择
清明时节,各地“公祭热”再次涌动,不过一些地震中受灾的地区对此保持了理性,因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甘肃省政府近日决定,暂停举办2009年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活动。同样因“全市干部不分昼夜进行灾后重建”,都江堰市将停办已经连续举办19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全市将全力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来共克时艰,解决民生问题。
媒体评论说,这样的“暂停”,不仅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以人为本的民生关怀,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对于“公祭”热潮,《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指出,在热热闹闹的“公祭”潮中,人们似乎忽视了一些应当纪念的身影,享受公祭的还应该有那些在各种灾难中不幸死去的人们。
文章说,一个正准备走向伟大的民族,不应该是没有庄严和庄重感的民族,不应该是没有慰藉集体遇难者、不举行公祭和追思的社会。在她的前进历程中,在她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肯定不会只经受崛起时的欢呼雀跃。她也一定需要(或者肯定会经历)全民痛心难过、纪念、慰藉和被慰藉的时刻。因此,至少在清明时分,各地对在自然的、人为的灾难中死去民众做一番公祭,也应该是有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