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76|回复: 15

创新:突破企业班组管理瓶颈的“杀手锏”

发表于 2009-4-8 21:43: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新:突破企业班组管理瓶颈的“杀手锏”
         郑言
  【情景捕捉】创新让我们突破瓶颈
  4月14日上午9:00,笔者来到中石化山东胜利油田下属企业1#注聚站采访,正好赶上班组会结束。
     “听说你们站上个月成本不但不超还节约不少,领到了今年以来的第一笔奖金,可喜可贺啊?”笔者在会议室拦住了王东庆站长。
     “我们靠创新扭住了成本‘牛鼻子’。要是没有创新,还按老套路走,实现成本不超根本没戏,全年的奖金也要泡汤,还要影响全队……”王站长边比划边说。
     据王站长介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班组今年成本指标比去年减少了一大块。开始连续三个月没有拿到奖金,后来来了个全体总动员,集思广益搞创新,比如打破常规优化注聚泵润滑油液位减少漏油、优化工艺参数确定不同泵的运行频率降低了注聚单耗,取得了节油百分之十,日节电30度电的效果……
      “我们靠创新弥补了成本大窟窿,也改变了大伙的命运,是创新让我们‘咸鱼翻身’……” 在介绍今后的创新计划后,王东庆得出了结论。
  随后笔者来到3#注聚站采访。笔者与吴昕站长打招呼:“听说你们站通过工艺创新节省投资50多万元,真不简单啊”。
        据吴站长介绍,近期该注聚站上调了注入量,母液需求量增加了15%,分散装置配制能力明显不足,累得“气喘吁吁”。厂家认为需要新建一台分散装置,需增加投资50万元,耗时三个月以上。因此“此路不通”。“这事队上技术员也没有好办法,也愁得我好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吴站长似乎不想回首。
     “那后来怎么解决的?”笔者问。
     “我和其他几位伙计反复合计,影响母液配制能力‘卡脖子’的原因是从文丘里管里的喷嘴直径偏小造成的。我们经过几天几夜的联手攻关,最后手到擒拿……”
        吴站长介绍说,他们将文丘里管里的喷嘴进行扩孔,喷嘴的直径由原来16毫米扩大到18毫米。试运行表明,母液配制浓度由原来的5000毫克/升左右上升到了6000毫克/升,配制能力提高20%以上,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实现注入方案要求。为此,队上破例给班组奖励了500元。
       “我们成功了。如果没有创新,根本就没有别的出路。是创新让我们搬掉了拦路虎。”吴站长感触很深地说。
  据了解,立足岗位的生产管理难题立项创新攻关已成为该企业班组职工的时尚和攻坚克难的一把“杀手锏”。

     【笔者评说】创新:突破瓶颈的一把“杀手锏”

  受金融危机的拖累,国内不少企业陷入了重重难关,都在寻找转“危”为“机”的出路。而据媒体报道,国内已有众多企业依靠职工创新逆势飞扬,走出经济“寒冬”,实现了“弯道超车”。
  上述情景中,在班组靠常规措施难以排解成本困境和生产难题面前,依靠创新实现了重大突破,找到了成功的契机,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时下,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尽快从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突破出来,关键之一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目前已全部出齐。对于班组职工而言,创新是攻坚克难的“杀手锏”,实现国家产业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虽然我国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部分企业成本过高或过于依赖外来技术,没有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造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部分被成本所抵消,甚至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一个最生动的例子就是,我国目前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元,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
  创新没有终点,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历程,其实就是其不断需求突破,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过程。花钱可以买来设备却买不到核心技术。让机器转起来,最重要的还是开动机器的人。时代对一线工人的要求不再仅仅是能够抡大锤,更要会用“鼠标”,用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用不断创新的进取之心拓展个人成长领域,书写人生的精彩与辉煌,以产业大军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为国家争光,为企业添彩,为个人赢得尊严。
  笔者认为,为使我国企业尽快走出“寒冬”,创新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突破班组管理瓶颈的“杀手锏”。具体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引导员工创新从小创意、小革新开始。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我们创新攻关的目标。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从小创意,小革新做起,有股子“爱琢磨”的钻劲,遇到问题把它解决的冲劲,咬定目标不放松的韧劲,就一定能尝到创新成功的果实。
        其次,要引导员工克服畏难情绪,点燃员工创新激情。要取得创新的成功,就要始终保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飞扬的豪气,不怕问题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要变压力为动力,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善于在挑战和困难面前捕捉和把握创新成功的良机。
        其三,企业要给员工创新搭建平台,建立激励机制。要给一线员工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应有的地位,给予合理的工资、生活待遇。经常组织一线员工开展改革、创新活动,及时对员工的改革、创新加以评奖、鼓励。要鼓励员工的这种钻研、创新精神,对成绩突出的要评功论奖,营造出人人学技术、个个勇创新的良好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9 09:07:14 | 查看全部
支持顾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9 09:19:5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1 17:23:0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20:25:14 | 查看全部
修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20:37:33 | 查看全部
顾老师神速,学习中,让我们少走弯路,直道开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20:51:52 | 查看全部
学习顾老师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23:10:23 | 查看全部
我觉得吧,大家理解得都有点问题。从聊天室看,这几期都要做创新系列的文章,比如说这期是创新突破,下期按照马编辑的提前宣传是创新提素,这几期都要做创新系列,但并不是说期期都是要说创新,而是每期都有一个侧重点,比如说,这期要着重突出创新中的突破,下期,要着重突出创新中的提素,下下期,再突出创新中的什么什么(待定),因此,每期的创新后两个字才是要重点突出、表达的部分,比如说,这期重点要表达的是创新中的突破,而不是创新,当然和创新有联系



所以说,我理解,顾老师这期做的文章显得重点有些颠倒了,是不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突破上,当然,题目首先就不妥,最起码,应该起成:突破:创新中的********,应该把突破放在前面,重点突出,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创新上,要是这样的话,这几期就都做成创新的文章了



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6:41:09 | 查看全部
引用第7楼这个平台好于2009-04-14 23:10发表的  :
我觉得吧,大家理解得都有点问题。从聊天室看,这几期都要做创新系列的文章,比如说这期是创新突破,下期按照马编辑的提前宣传是创新提素,这几期都要做创新系列,但并不是说期期都是要说创新,而是每期都有一个侧重点,比如说,这期要着重突出创新中的突破,下期,要着重突出创新中的提素,下下期,再突出创新中的什么什么(待定),因此,每期的创新后两个字才是要重点突出、表达的部分,比如说,这期重点要表达的是创新中的突破,而不是创新,当然和创新有联系



所以说,我理解,顾老师这期做的文章显得重点有些颠倒了,是不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突破上,当然,题目首先就不妥,最起码,应该起成:突破:创新中的********,应该把突破放在前面,重点突出,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创新上,要是这样的话,这几期就都做成创新的文章了
.......

你的建议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09:26:36 | 查看全部
顾老师,好稿子,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