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43|回复: 3

《从大工人到大学生》

发表于 2009-4-10 19:51: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的时候,居住在农村,邻居有一家男主人在外地做工。每一次男主人从外边回来,经常听见母亲与街坊们羡慕的说“呦!大工人回来了”!那时候,工人的神气与工厂的灯火深深地吸引着我。尽管,我是在十来岁的时候才真正意义上走出家门,呼吸外界新鲜的空气。至于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主要是从大人们口里得知的,对工厂的印象则是晚上与小伙伴们一起爬上村东头的一座小山头,眺望那遥远的世界,像看星星一样痴迷。
  工人之所以被冠以“大”字,之所以是香饽饽,与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关系。工人是拿工资的,工厂,对农村来说,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缔造时代与文明的地方。工人有帆布工作服穿,家里有可以纳鞋底子用的‘老虎钳子’。工人每次回来的时候,带上二斤白糖或两个烧饼,足够灶前的婆姨与当院的孩娃乐呵半天的。工人做工时想必很清闲,我想象的应该夏天是在电扇下,冬天是在火炉子前。当然不用在透毒的太阳底下侍弄土地刨食的。由于有了固定的思维定势,我对工人也是很敬仰的,印象也是很深的。比如,穿干净的衣服,有着白皙的皮肤,还有那说话声柔声细语。
  我小时候很乖巧,邻居家的“大工人”每次回家在大路边乘凉时,“大工人”总是眯着甜丝丝的微笑,喜欢一边喊着我的乳名一边摸着我的小脑袋瓜子。那双大手很温暖也很柔软,似乎有很大的魔力。
  后来,改革开放搞活市场经济了,乘借着这股东农村也风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民教育方法与思想观念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管是男娃女娃到了上学的年龄统统进学校了。于是,村里陆续就有了大学生。转成了城市户口,一步登天的天之骄子们为父辈们实现了光宗耀祖的夙愿,屋里村外占尽了风光。这“大”字,也着实大了好几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九十年代末,华夏大地刮起了龙卷风。城市工厂倒闭了,工人下岗了,市民失业了,农民受骗了,开始打假了。为了不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击垮,城里大学一年年的扩招,一夜之间,大学生难就业了,也不再“大”了,不再“香”了。
看着继续挑灯夜读的学生娃与大学城里的莘莘学子,家长们忧心忡忡,社会惴惴不安,全国人民心中都在隐隐作痛。但是,为了那个不朽的神话,为了那句众人皆知的谎言,人们继续延续着颓废的理想。
  下乡当村官、当猪倌,当擦鞋匠...各种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版本天天在迷茫的角落里上演。前天早间新闻说,广州大学生就业率还不到10%,全国每年还有###大学生涌向社会...
  每天晚上,看着孩子为完成功课疲倦的样子,心中总会腾起莫名的隐忧,就像担心这越来越少的工资一样。
  大学生、大傻瓜、大坏道、大流氓、大贪官...恍惚间一系列莫名的词汇在脑海里跳跃起来。仿佛,我又看见了远山内老家那土灶下燃燃而动的火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0 19:59:41 | 查看全部
大学生、大傻瓜、大坏道、大流氓、大贪官...大工人、大笨蛋、大奉献、大情怀、大手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1 23:00:35 | 查看全部
谢谢赐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2 12:02:17 | 查看全部
有一点颓废和迷茫,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的确令人担忧。但总的说来,社会在不断进步,这些消极的现象会逐步改善,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