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采访核电,连续走访了三家企业,颇有些心得。
先去的是即将开工建设的浙江三门核电站。我们人还在车上,接待人员就一一问了我们的鞋号。等到了目的地,先发给我们的是“安全须知”,其中甚至标注了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后的逃生路线。
参观前,我们每个人被严严实实地“武装”起来。安全帽自然不用说,每个人还戴了防护眼镜,穿上防护鞋以及反光背心。这时我们才知道人家提前问鞋号的缘由。接待人员告诉我们,防护镜是预防电焊迸溅起的火星万一掉到眼睛里。防护鞋鞋底不仅绝缘而且加厚,可以预防被钉子、钢筋刺穿,鞋的前部衬有金属,即使赶巧了被重物砸在脚面也不会伤脚。
如此武装到牙齿,给人的感觉是工地似乎危机四伏,可我们进入现场才发现,工地非常整洁,施工井井有条,实在看不到任何危险,全身上下换上的一套行头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接下来去的是一家新近成立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参观流程与核电站工地大同小异。令我们感叹的是,这样一家生产巨型核电金属部件的企业,车间一尘不染,整洁程度堪与电子企业媲美。
最后去的是一家上个世纪50年代成立的老国企。和前两家新企业颇为不同,这家老企业没有“安全须知”,甚至没有安全帽,一切显得那么随意,就像回了自己家一样。来到车间,龙门吊就在头顶滑动,巨型锻压设备就在身边运动。车间里,有近半工人和我们一样没戴安全帽,而且显得颇悠闲自得,甚至还有人抽着烟,而在他旁边一米远的地方就是氧气瓶。或许是刚下完雪,车间地面上一层烂泥,一些金属下脚料横七竖八地躺着……
三家企业,反差强烈。前两家企业似乎有点“防卫过度”,小题大做,但仔细一想,这恰恰体现了核电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精细管理水平。安全是核电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核电企业事事都必须符合安全程序,多小的事情,程序都不能错。这样的管理看起来似乎很刻板、繁琐,但其导致的结果却是良性的。也正是由于这种一丝不苟精神,核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一般都比较高。通过这次采访参观,我也似乎明白了为啥我国的秦山、大亚湾这些核电站的各项运营指标能够超过国外:中国人只要能改掉随意和不认真的毛病,其实任何事情都不会输于别人。
相反,那家作风随意、让人“像回到自己家一样”的老国企,前些年一直亏损,这些年才稍有好转。为何亏损?企业负担重、包袱沉、政策不公平等,这些或许都是原因,但是,车间毕竟是企业生产的地方,不是自己家里。这家老国企在管理上与前两家企业存在的明显差距,至少也应该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
也许有人会说,你看到的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以此就断言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未免以偏概全。其实,魔鬼往往就藏在细节里,越是细节越能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
试想,一个企业如果连万分之几的小概率事件都替参观者想到,它的整体管理水平一定是让人放心的;相反,工人可以守着氧气瓶大模大样抽烟的企业,我们就有理由对其管理水平捏把汗。而市场一旦发生变化,让人“捏把汗”的企业首先陷入困境的概率可能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