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环”背后的故事 ——记“优秀共产党员”苏太昌 (文军甫)    7月2日,走进永锦能源云煤一矿综采队支部书记苏太昌的办公室,笔者一眼就发现书柜中摆放着一打厚厚的“荣誉证书”, 永煤公司、永锦公司2007、2008、2009……2014年度“优秀党员”;许昌市“优秀工”、“优秀班组长”;永锦公司2007……2014年度“劳动模范”、“安全标兵”……笔者数了数整整有二十多本。    那么他是如何取得这这些荣誉的,在这闪光的荣誉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采访中他的“搭档”,云煤一矿综采队队长熊涛告诉笔者:在生活中苏支书不仅是一个处处想着别人,德高望众的“老大哥”,更是一个一心装着工作,把工作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的“工作狂”。    2006年7月份,时任二采队队长的苏太昌正在焦作矿院办证培训,就在他外出学习不久,距20201炮采工作面前15米处上巷出现了一股底板水,水虽然不大却经常因底板塌陷而造成棚子跨落,有几次险些发生冒顶事故,不仅给职工生产造成重大隐患,而且使生产陷入排水的瘫痪状态。当时虽然队里也采取了“预制水沟导水”、“竹笆铺底强化支护”等措施,然而水却像“魔鬼缠身”一般,随着工作面推进死死咬住工作面不放,搞得人筋疲力尽,于是有人提议另开“切眼”绕开渗水区,当副队长黄克把这一想法告诉他之后,一贯温文尔雅的他当时就急了,电话里他骂黄克是“乱弹琴”,重新开个切眼搬迁一次采面不说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停产一个多月矿井要遭受多大的经济损失!他顾不得向学校请假,连夜偷偷租车溜回了矿上,回矿后天还没亮,顾不得“车马劳顿”就匆匆换上工作衣来到了渗水现场,从工具站领了一把搞头一张铁锹,东刨刨西挖挖,有时不顾危险钻进老塘查看水情。就这样他一连几天连班倒蹲在工作面,吃饭经常让职工上下班捎带点干粮在井下饥不饥 饱不饱的迁就一顿。终于他发现因为工作面后部老塘在跨落期间地貌变形,地势高于上安全出口,使渗水无法流入老塘而顺着地势较低煤墙流进了采面。于是他果断采取了压木垛“沿空留巷”和“导管排水”的办法,将水通过留空导入老塘。这件事他虽然为矿井挽回了13万元的经济损失,而自己却因“旷课”被学校通报罚款。     2011年春节期间正是云煤一矿21110综采工作面安装的“攻坚”阶段,支架安装到中下部时,因为煤层“跳台”使切眼地质条件突然恶化,松软的煤层经过长期的风化就像“散沙”一样,扩修中对老支护稍有移动就会出现“大塌大流”片帮冒顶事故发生,时间又正直春节期间,职工的思想波动很大,在这个节骨眼上稍有闪失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处理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我是‘老本行’,都干了一年了,大家就轮着歇两天,回家与家人吃个团圆饭吧……”。在安排留守值班时,他以“老大哥” 身份自居,硬生生把留守值班的重担拦了下来。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他的言外之意是在采煤方面他的资历最老,在处理复杂地质变化时他的经验最丰富,他是不放心这里的工作。     这个春节他平均每天16个小时都是在井下度过的,直到切眼条件好转,已经是正月十六年毕节尽,他才抽出空闲,“赶班”与家人吃了个“团圆饭”。     也有职工说,苏太昌是一个工作上的“一根筋”,看准的事情不做决不罢休。2012年9月份,21110综采工作面上部探出底煤突然变厚,最厚处深达10米以上。“把煤留在脚底白白扔掉多可惜……”于是他提议了压架找底的煤炭回收想法,然而这个想法已提出就遭到了众多人的反对,“这综采不同于炮采,机器怎么下移?大坡度俯采有没有安全保证?上安全出口如何保障……”一个个疑问,一个个问题向他压来,也有好心的同事劝他,这是个“冒险”的想法,一是综采器钻底运行,闹不好会走进“死胡同”造成采面报废。二是大坡度俯采容易发生倒架事故,这可是“丢官罢职”冒险举动呢。说归说,劝归劝。这段时间他像着了“魔”一样,吃饭想着“压架”,睡觉梦里喊着“压架”,与人聊天也是“压架”这个话题。他还专门把几个大学生技术员召集到一起,带着他们跑现场测数据,最终拿出了“人机联合”的压架作业方案,采取分8次压架,一次人工卧底1米绞顶1米,机器向前推进1米的台阶式循环迈步方式。终于在他的带领下,通过“人机联合”作业在上巷掘出了一个长约10米高约8米的“台阶式采煤机移动通道”,使采煤机沿台阶不断升高依次压架下移,成功的把留在脚下的16778.2吨煤炭实现了回收,为矿井“抠”回了1253.3万元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苏支书以矿为家……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最要好的朋友张军成这样告诉笔者“他的女儿已经出嫁5年了,要不是去公司开会顺路去女儿家2次,还真不知道女儿家是个啥样子……外孙都快三岁了,至今还见了他这个外公躲躲闪闪‘认生’呢!”     “职工利益无小事”,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扎实开展思想工作的动力源泉。职工郝海波因老家房屋拆迁,一家三口因经济困难租不起房过起了“穿房檐”的日子,他知道后把单位的宿舍挤了又挤,为郝海波一家腾出一间房屋,解决了郝谋一家三口的“游荡”生活。为解决郝海波生活困难的问题,他托关系多方联系,让郝海波的妻子跟着一个矿工的家属学习了理发手艺,还在队部为她腾出一间房子让她开了个理发店,既方便了单位职工,又贴补了郝海波的家庭收入。职工李向阳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体多处受伤,在家一躺就是半年,不上班也就没有了经济收入,没有了经济收入不仅让他的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也给昔日恩恩爱爱夫妻造成了“吵吵闹闹”。俗话说“穷吵闹富安然”为了帮助李向阳一家度过眼前的难关,他一次次登门拜访,不仅让李谋一家化解了矛盾,而且还通过多方协调,在地面为李谋安排了一个打扫卫生的“特殊”岗位,解决了李谋一家的生活困难;……      苏太昌,这个已经50多岁有着24年工龄的企业老兵,在职工的眼里他“厚道”,在同事的眼里他是“老大哥”,而在领导的眼里他“执着”。正是他的这份“厚道”,使他从炮采到综采,他先后4次调动工作岗位,4次带领他的团队夺得“优秀区队”、“标杆队”等荣誉称号;也正是他这个“老大哥”精神,使他每到一个单位,这个单位都会焕发生机,是他把2个大学生带上了领导岗位,是他通过言传身教把2个矛盾重重的区队攒成了“拳头”;也正是这份“执着”,使矿井在21201、21204炮采工作面治水,21110炮采工作面过“老空”、21110综采工作面过“断层”、过地质带、21203工作面安装等“攻坚”战中实现了安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