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 题:经济寒冬里高薪发不得
新华社记者姜琳
国泰君安去年的高薪酬福利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质疑。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企业最高层收入与组织成员平均收入之间差距不宜超出20倍。否则就有失公平,影响企业管理效率。但是现实中许多金融企业薪酬差距早已达到数百倍甚至更高。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当前,这样的差距引发了公众更大的愤怒和不满。
如果说公司良好的业绩主要由于高层的贡献,那么如今企业遇到困难高管们理当减薪来承担责任。可以说,越是困难时期,公司资源越应该向普通员工倾斜,紧迫感和危机感首先要来自公司管理者。这才是倡导公平、提振经济的有力办法。
近期一些国企和民企高层纷纷减薪,主动承担金融危机中的消极影响。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激励员工克服短期困难,调整不合理的收入差别,也是企业共克时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起到了积极示范效应。
事实上,财政部早在1月13日就下发通知,要求在当前特殊的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要合理控制各级机构负责人薪酬,避免进一步拉大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以及企业内部职工收入水平的差距。因此,要坚决防止脱离国情、行业发展以及自身实际发放过高薪酬的做法。企业高层更应率先垂范,认真与普通员工一起共克时艰。
金融危机将中国企业高管薪酬置于聚光灯下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认为国泰君安的高薪事件实际上反映了老百姓对这类企业高管天价薪酬的质疑。
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之后,在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趋缓,股市市值全年缩水超过一半,由于市场状况不佳,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和投行业务收入都大幅减少。孙群义认为,薪酬下降甚至在薪水之外零绩效都是正常的。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在困难时期坚定信心、共克时坚,高管减薪、企业不裁员是民众较为认可的方式。此前,中国铝业、武钢集团、东方航空公司、上汽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的高管均表示带头减薪。三一重工5日发布公告,董事长自愿领取1元年薪,董事、监事和高管自愿降薪30%-50%不等。
孙群义指出,这些国有企业的“主动”降薪本身也是制度安排。按照国家规定的国有企业年薪实施办法,企业全年效益不好,报酬就得下降,这是正常现象。“但就金融行业而言,主要是制度上的缺失。”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部研究员易宪容说:“证券行业的业绩虽然不错,但是薪酬如此高也是不应该的。”
他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效益不是纯能力竞争力问题,国家应该严格限制股东分红,特别是要对国有控股类金融企业的高管薪酬严加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