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3|回复: 8

[已见刊] 在“亚洲第一斜塔”下演绎着惊心动魄的故事

发表于 2014-7-16 17:11: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热点聚焦】

编者按:高高的丛林覆盖的猴子岩,上有苍茫青天,下为奔腾河流,人迹罕至,道阻且险。若不是那两座斜塔,恐怕就是座被人类弃之不顾的千年荒山。如今,有人频繁惠顾,不为其他,就为要把光明送至千家万户。我们这些俗人很难理解:什么工作不好做啊?提起命在那里挣饭钱。但往深里一想,你则又理解了他们,以退伍军人、共产党员为主的这支队伍,已把这极艰险的工作看作了使命,而使命便自有一份坚定信仰和精神力量在里面,它唤起员工服务他人的价值感、征服自然的自豪感。仅就他们自身而言,如此罕见的工作经历,亦将书写一段让其后辈儿孙为之骄傲的个人史。人生难有几回搏,不是英雄,胜似英雄,他们这一生,值了!



云南电网曲靖供电局输电线路班





在“亚洲第一斜塔”下演绎着惊心动魄的故事(图10幅)
■王吉聪  杜明彦

  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罗平,罗平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还有世界闻名的鲁布革电站。说起鲁布革,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电站对面山顶的两基斜塔,虽说这斜塔置身于无人烟的荒山,却闻名遐迩,被人们誉为亚洲第一斜塔,已历经风雨数十载。然而,闻名的斜塔下,却有一群常年默默为其付出的护线人——云南电网曲靖供电局输电线路班,他们的故事却少有人知。
1988年,220千伏鲁罗Ⅰ、Ⅱ回线从鲁布革电站出线,自猴山岩顶部丫口处发端,直通500千伏罗平变电站。自此,两条线路的巡检、运维工作便由曲靖供电局输电所的几代线路工人挑起。数十年来,他们在涛声、猿迹和虫兽的陪伴中走过四季轮回,用南网人的挚爱和深情守护着两条光明银线越过云岭、通达南国,构筑起国家西电东送的坚强通道。如今,输电线路班10名成员,其中5人是共产党员,可以说,是一支由党员主导的团队。

艰险巡线:猴子道上的开路先锋

622日,输电所线路一班要去斜塔到电站出口的鲁罗Ⅱ回线修补两根破股线,这一天,笔者刚好碰上《中国巡线工》摄制组到这里拍摄。
  “暂时把大家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负责‘砍’路,第二组开路,到达现场后,先由第三小组工作,另外一个小组稍作休息调整。”621日晚上,线路一班班长黄国清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对工作做了安排。
  “‘砍’路、开路是怎么回事?”面对笔者的疑问,黄国清笑道,“明天你们就知道了。”
  次日7时,队伍从猴山岩下面的撒克村登山,出发后不久,这一疑惑得解:宽度只有10多厘米的登山道路被杂草丛木“封锁”。第小组成员手持砍刀边走边砍。陡峭的猴山上雾霭沉沉,小径湿滑,石块满地,小路窄得有时竟难容下两只鞋,由于坡陡,人几乎要弯着腰才能爬上去。第二组不停地用锄头在路上挖出脚蹬,让队伍爬上去。
  “这些路基本是猴子在走,除了巡线工,基本没有人走。”年近七旬的撒克村村民陈朝祥介绍说,虽然猴山上种植出来的玉米很好,但现在都没人去种了。“除玉米会被猴子糟蹋外,主要还是路太难走了。”
  对在猴山一带巡线,黄国清备感“头疼”。“往往是上个月巡线刚‘砍’出的道路,到第二个月时又被灌木杂草封锁。坡陡倾斜达80度的道路就占据不少。所以,砍刀、锄头等都是巡线必不可少的工具。”
  从撒克村爬到二台坡丫口后,需要顺着陡坡下一段路程,接着再爬一段坡路才能到达鲁罗Ⅰ、Ⅱ回线一号塔。道路的险峻一度让善于陡坡托运的骡子都开始畏难。去年10月,在鲁罗一、二回线更换绝缘子时,黄国清先雇请了一支骡队托运瓷瓶。当托运至二台坡丫口时,骡子当场被险峻的道路吓住,不敢前进,骡主人想尽各种办法驱赶骡子均无济于事。最后,骡主人只得将托运费退还黄国清。
  艰险的道路不仅折服过骡队,巡线工人稍有不慎,也会有巨大的麻烦,甚至带来痛苦。在黄国清印象中,2006年的一次巡线经历给他留下较深的记忆。当时,他和已经参加工作7年的张海东巡视220千伏鲁罗Ⅱ回线时,因该条线路的67号塔跨越多依河大峡谷,他们便分工负责,张海东从12号塔巡视至7号,黄国清从1号巡视至6号后在峡谷下游处回合。分开巡线后不到半小时,张海东在攀山时一不小心在石头上踩滑,脚被严重扭伤,疼到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岩石上。当黄国清巡线结束苦等4个多小时不见张海东后,沿着其巡线的小路找去才发现。当天,黄国清下山雇了4名年轻小伙用担架将张海东抬下山,下山时已是晚上22时多。

线路维护:震撼魂魄的光明守望

“山猴子”、“穿山豹”、“老鹰”……
20多年来,对于线路工人,撒克村村民都习惯于用这些词来称呼他们。
  “在那个地方干活,要有山猴子那样的矫捷身手,豹子那样的胆量,还要有老鹰那样的豪情。”60多岁的村民陈朝德不禁啧啧称赞,“虽然我就在这山里生活到老,但那个地方,我们连放羊都不敢去。”
  鲁罗一号塔的检修作业在这两条线路巡维工作中最为艰险。线路从近90度的绝壁上垂直而下300多米,和山脚的鲁布革电站出线端连接,为实现线路正常架设,位于猴山岩顶部丫口处的一、二号塔分别呈70多度和50多度的斜角向峡谷一方倾斜,被称为“亚洲第一斜塔”。每次登杆作业时,工作人员脚下就是300多米深谷下的黄泥河。
21年前,黄国清首次爬该塔,对自己那次经历记忆犹新。“小腿发抖,心跳飞速,汗毛爆炸……”即便用上这些颇夸张的词语,他仍觉得不能表达当时的感受。如今,黄国清对那次经历备感骄傲,“这两条线路运行了20多年,好多人都不敢爬那两座基塔,我第一次居然能够爬上去。”他介绍说,不少人曾尝试着爬,但刚爬上去四五米,看到脚底下的河水时,就吓得面如土色,浑身颤抖,紧紧抱着铁塔不敢动。甚至好多人刚到现场就拒绝爬。“这其中,好些人爬塔无数,身经百战。”
  除了爬塔外,悬崖上的线路通道清理工作亦让线路工人心惊肉跳。由于铁塔地处悬崖边缘,为保证架设安全,上世纪80年代设计时,铁塔高度被限制,一号塔至电站出线端的导线距离悬崖仅3米左右。所以,过一段时间,线路工人就要到悬崖上清理线路下面的草木。
  “这项工作比登塔作业还艰难好几倍!”曾参与过该项工作的邱光伟说起自己的首次经历还心有余悸。清理杂草时,员工通常都是通过控制绳滑悬至导线下方附近,用刀具砍伐导线下的杂草。“每次都是将身体贴在悬崖上,不能直起来,一旦不小心踩空一脚,整个人就会‘挂’在悬崖上,看着距离脚底下几百米的河水,心里不禁凉飕飕的,相当害怕。”
  为拍到好照片,曾在云南送变电公司工作多年、在80米铁塔上来回穿梭过无数次的陈波下至悬崖边,拍完施工场景上到塔基时,满脸恐惧,手脚发软,颤抖得连喝水都困难。
  “在几十层楼上施工我都不怕,但要我去做他们那个工作,给再高的工资我都做不了。”25岁的彝族小伙毛选德高中毕业后曾在建筑工地打过工,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撒克村人,但对于线路工人,他有的只是钦佩。

惊心动魄:虫蛇横行的“无妄之灾”

翻开线路工人的工作包,里面都备有一瓶维C片。每次巡视、检修鲁罗线路时,他们都要用溶解维C片的水遍身擦拭。“这是专门用来预防撑死虫的必备之物。”黄国清介绍说,由于环境湿热,各种昆虫甚至毒蛇遍布在巡线路上的每个角落。“整个线路班,没有谁的皮肤没被毒虫叮咬过。”
  黄国清所指的撑死虫,是他们在巡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剧毒性害虫。体形微小,肉眼无法看到,往往是叮咬后才会被发现。一旦被叮咬,皮肤痛痒难忍,接着溃烂发脓,少则3月,多则半年才会痊愈。黄国清介绍说,班上的徐昂去年首次巡视鲁罗一、二回线时,由于缺乏经验,被该虫叮咬,整个手臂近乎全部积脓溃烂,到医院连续治疗2个多月好转后,开车经过收费站时,收费员看到他的手仍不敢接钱。
  除了毒虫外,“遭遇”毒蛇的经历尤让黄国清刻骨铭心。一次,他和邓勇在巡线过程中,在手足贴地爬越陡坡时,一条眼镜蛇一下窜出来,黄国清被惊吓后,手脚一松,从陡坡上翻了几个筋斗摔到坡下,颤栗得走不了路,最后在邓勇的挽扶下才走到公路旁。
  当晚,黄国清和黄贵民、徐丹、窦丛喜、邓勇等五人共住一室。晚上22时多,疲惫不堪的黄国清昏昏睡去,白日所遇场景成为“梦魇”,吓得他在睡梦中尖叫,把正在打牌的其他四人惊吓得错愕不已。

军人作风:风雨无阻的战斗精神

“这条线路必须要准确、及时抢修,不得出现任何疏忽。”621日,黄国清在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时明确提出。
  据了解,22日检修的鲁罗Ⅱ回线导线因断股二根,虽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行,但一旦故障扩大,极可能造成放电接地。
  “虽然是个小故障,但自从上月被发现后,就一直牵着我们的心。对于工作,要用军人一样的精神去面对。”黄国清介绍说,我们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军人作战不能放过任何细微之处,做任何事都雷厉风行,有严格的纪律。
  对曲靖供电局输电所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黄国清所言不虚。“像军人一样工作”,是这个团队与生俱来的特质和经久积淀的传统。
  输电线路班所在的输电所共有150多人,其中1/3以上的职工都是退伍军人。“实施军事化管理,不困难,很必要。”曲靖供电局输电所党支部书记姚永旺介绍说,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要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就得有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
  这一理念已经内化成线路工人主动践行的价值认同。黄国清介绍说,罗平不仅地形复杂,而且气候也让人受不了。在鲁罗线上,夏天温度常高达40多摄氏度,而且处于山坳地带,一丝风没有,干完活后,常常挥汗如雨。同时,天气变化快,时雨时晴是常有的事,所以,只要符合安全要求,他们冒雨干活、饿着干活是常有的事。一次他们查线时,之前还有阳光,但突然天降暴雨,他们一直在山上淋雨等到下午17时,雨过天晴后才登塔检查。查清故障返回时,到半山腰天就黑了,当时他们连中午饭都还没吃,饥寒交迫下,夜深时分才坚持着回到村里。

1.“亚洲第一斜塔”下的巡线工.jpg
2.电力工人在齐腰深的杂草中穿行.jpg

3.工作人员蓄势待发.jpg

4.缓缓往上拉.jpg

5.命悬一线间.jpg

10.在万长深渊上空,抢修人员艰难的登上软梯,调整最好的操作角度.jpg 9.在较高的安全保护措施下,抢修人员被“吊下”悬崖.jpg 8. 巡线工中的开路先锋.jpg 7.线路工用软梯在70多度斜角的导线上修补破股导线.jpg 6.输电所线路员工齐聚“亚洲第一塔”下.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1 05:44:1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1 08:33:1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08:55:1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1 08:56:15 | 查看全部
高高的丛林覆盖的猴子岩,上有苍茫青天,下为奔腾河流,人迹罕至,道阻且险。若不是那两座斜塔,恐怕就是座被人类弃之不顾的千年荒山。如今,有人频繁惠顾,不为其他,就为要把光明送至千家万户。我们这些俗人很难理解:什么工作不好做啊?提起命在那里挣饭钱。但往深里一想,你则又理解了他们,以退伍军人、共产党员为主的这支队伍,已把这极艰险的工作看作了使命,而使命便自有一份坚定信仰和精神力量在里面,它唤起员工服务他人的价值感、征服自然的自豪感。仅就他们自身而言,如此罕见的工作经历,亦将书写一段让其后辈儿孙为之骄傲的个人史。人生难有几回搏,不是英雄,胜似英雄,他们这一生,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1 10:41:0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1 14:09:21 | 查看全部
感谢罗老师,感谢各位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1 14:18:21 | 查看全部
真是辛苦,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6 12:12:46 | 查看全部
祝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