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港口工区的变迁
在南同蒲线上出陕入晋的黄河桥边,有一个叫港口的四等小站,这里离黄河岸边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是古代从陕西到山西过黄河的摆渡口,港口站由此而得名。
车站的对面有一座错落有致的小院,乳白色的二层小楼在枝繁叶茂的大树簇拥下显得格外安谧。走进小院大门,右面是一组现代化的健身器材,旁边是一个十余平方米的小池塘,平整的水泥地面和醒目的宣传橱窗使小院更加有温馨的感觉。这就是西安工务段华山线路车间港口线路工区。
“港口工区是段上最边远最艰苦的工区,以前条件艰苦呀,都是平房和窑洞,”华山桥路车间党支部书记蔡战生和我聊道,“当时这里房子不够住,大家把废枕木垒起来,上面用牛毛毡一盖,就算宿舍了。冬天黄河边风大,冻得人浑身发抖,夏天蚊子多,叮得人睡不着觉……”
近几年来,路局、段上大力改善一线职工生活条件,数次修建改造工区住房。2005年,段上筹集资金为工区盖起了一座两层的楼房。同时,安装太阳能淋浴器,对职工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大家告别了漏风漏雨的工棚宿舍。随后,段上又投入资金,陆续为伙食团添置了煤气灶、微波炉、冰箱、空调等现代化厨具。2008年,段对工区墙壁进行了刷新,对院落进行了规划,在院子里开辟池塘,美化环境。如今,劳累一天的职工们能在干净舒适的食堂里一边吃饭,一边观看大屏幕的液晶电视。回到整洁温馨的公寓化宿舍里,既能安心学习业务,又能舒适地休息。
“听说今年段上还要给职工宿舍统一配发被褥、衣柜和办公桌,到时候,我们的工区条件比家里还要好呢。”蔡战生高兴地说,“从我来港口工区,到现在不到7年的时间,变化简直是天翻地覆啊!”
从港口工区出来,不到十几里的路程,来到潼关古城东门遗址,登高望远,脚下黄河水缓缓东去,身后秦岭山峦高耸入云,800里秦川一望无际,我不由想起元朝张养浩的《潼关怀古》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如今,这里的铁路人正以满腔的热情建设自己和谐美好的家园,抚平几千年前刀光血影的伤痕,几代铁路人立足岗位默默奉献,保证秦晋通道的畅通。
(高参军 卢永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