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英国人赠送乾隆生日的礼物(三)
英国人先把一些小件礼物送到避暑山庄。这些礼物有:二百匹呢料,两台大望远镜,两支汽枪,两支漂亮的猎枪,其中一支嵌金,另一支嵌银;二对加长了像步枪的马枪(可一次连射八发子弹);两箱爱尔兰特产波纹绢,每箱装七匹;两箱高级英国手制华贵地毯。还有一大批英国贵族和名人的肖像。
乾隆看了这些贡品,略感失望。在他的印象中,英国的呢子除了做帽子别无用处,而他并不需要那么多帽子。至于“千里镜”,在康熙年间就传到过中国。这两架大的望远镜他看了半天,除了别的望远镜是从正面看,这是从旁边看,似乎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事实上,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明白赫斯色尔望远镜与普通望远镜的本质区别。而中国并无这样的人才。英国人在写礼品清单时,十分强调这架望远镜的特殊之处,还特意强调了它是大科学家牛顿所发明。可是英国人的一片苦心白费了。在翻译时,翻译图省事,语焉不详,而且漏掉了牛顿的名字。
对于那些做工精美的枪支,英国人寄予了很大希望。只要放几枪,就会发现这些枪支比大清帝国使用的火绳枪先进的多,从而引起乾隆皇帝的重视。乾隆认为,生日期间放枪放炮不吉利,另外,虽然这些英国枪支做工很别致,但他用不太习惯,所以根本就没有试用。
真正让皇帝感兴趣的是其中的印刷品,喜欢绘画的皇帝承认这批画作确实十分精美。不过类似的西洋画像,乾隆皇帝看到过。因为在康熙年间,就邀请过西洋画师作为宫廷画师,这些西洋画,算不上新鲜玩意。
乾隆皇帝对这些小件礼品有些失望,不过对于留在北京的大件,他还是充满期待。毕竟,这些东西用了三千人才运到,光安装调试就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其新奇巧妙,应该可想而知。为了早点见到这批礼品,乾隆取消了每年生日之后都要举行的狩猎活动,提前返回北京。回到北京后,皇帝没有进城,而是直接去圆明园看贡品。因为马戛尔尼不愿在他面前下跪,所以他没有叫马戛尔尼陪同讲解
英国人对“天体运行仪”寄予了很大希望。它立体而清晰地展示了太阳系的全貌。中国人的宇宙观还停留在天圆地方阶段,而英国人已经通过仪器,直观地演示地球是如何围绕太阳运动的。“该仪器准确地模仿地球的各种运动,月球绕地球的运行;从仪器上还可看到太阳的轨道,带四颗卫星的木星,带光圈及卫星的土星等……它所设计的天体运行情况可适用一千多年。”然而在翻译过来的清单中,这个仪器被称为“天文地理大表”,中国人认为,它是用来测算24节气的。甚至认为它和那种被称为“八音盒”的音乐装置类似。
在礼品中,英国人最希望中国人重视的是“君王”号的缩小模型,这是一艘装备着一百一十门大炮的战列舰,是英国舰队中最出色的战船。如英国人所愿,皇帝被它吸引了片刻。但是他提的问题却遇到了翻译上的困难。他的翻译德天赐神父是个钟表专家,他明显缺乏船舶方面的知识。
乾隆皇帝后来还是补看了一下英国火炮的演练,但没有用英国炮手。中国人当时没有人会操作这些大炮,炮弹也不适合,真不知道清兵怎么样把大炮弄响的,这次演练效果可想而知。不过从此之后,这些欧洲的最先进的迫击炮就再也没有被搬出来用过。乾隆皇帝认为英国人是一个爱吹牛的民族,开始所称的极大极好的贡物,只不过是“夸大其词”,很多东西甚至比不上中国人自制的“精巧高大”。
英国人还有最后一个杀手锏,就是那辆豪华精致的马车。那辆马车采用了弹簧减震设备,自然比中国的马车舒适百倍。如果说科技知识缺陷使皇帝无法理解英国科技仪器的过人之处,那么他的屁股总能感受到西洋马车的舒服吧?事实证明这是又一个可笑的一厢情愿。英国人“进贡”的两辆有弹簧减震设备的马车,根本没有被乾隆看见。因为车子的形制不合中国规矩。
西方的马车,大家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车夫高高坐在马车前面,后面是车厢。一位老太监问使者:听说那个漂亮的高座是给车夫坐的,皇帝的座位在车厢里面,大皇帝怎么能容忍有人坐得比他还高,把背冲向他呢?有没有办法把那个驭座拆下来,移到车厢的后面去。使者回答:车夫在前面,视线良好,是为了安全,没有办法把车夫的座位移到后面。乾隆皇帝如果看到这辆马车一定会很生气,太监干脆把马车直接送到了仓库,乾隆根本就没有看到马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