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严管+真爱 自觉+制约 柴里矿“双加”管理文化促安全生产11年
刘光贤报道:
日前,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双加”安全文化探索与实践》荣获第三届山东省政府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
依靠“严管+真爱,自觉+制约”的“双加”管理文化,柴里煤矿实现了安全生产11年,连续17年不发火、不封面,也因此成为该奖项成立6年以来枣矿集团第一次获此殊荣的矿井。
柴里煤矿是我国第一个厚含水冲积层下开采厚煤层的实验型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害”俱全,安全管理难度极大。这样一座“先天不足”的煤矿却成为安全生产的标杆矿井,靠的就是“双加”管理文化的推动。
“经验告诉我们,安全管理没有任何捷径可寻,从严管理是我们制胜的法宝,矿井安全发展是职工最大的福利,只有解决了职工最现实的问题,职工才能认同企业。”柴里矿矿长徐永和说。
在严管中铸就大爱 “‘严管’是手段,‘真爱’是目的,我们一手抓对‘三违’人员的整治,一手抓亲情感化,每月开展树优抓尾活动,对优胜单位和末尾单位分别给予5000至30000元的重奖重罚;每年开展一次安全典范人物评选活动,对连续10年以上不违章的个人、连续8年不出事故的班组和区队,分别给予8000至50000元的重奖;实施‘三违’罚款返还制度,对不重复违章的人员每季返还“三违”罚款的30%,三个季度均未重复违章的共返还90%,鼓励职工向自我安全转变。”柴里矿安监处处长杨明介绍说。
来到柴里煤矿就能看到,“双加”管理文化宣传牌板上写着:为爱而严,由严到爱,严爱结合,把有形的管理化为无形的大爱,把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
为了真正找到严与爱的结合点,笔者走进了该矿巷修工区,见到了正在组织召开班前会的班长李强(化名)。
三年前,李强还是区队有名的“违章大王”,常常是一个月违章五六次,赚的钱还不够交罚款。因为不好好工作,妻子离家出走与他闹离婚,一气之下母亲也重病住院,好端端的家庭散了架。区队领导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去医院送去了救命钱,而后又多次赶往李强80公里外的岳母家一遍遍劝说妻子回家。
几个月后,母亲康复了,妻子回家了,企业领导的帮助让这个濒临解体的家庭破镜重圆,李强的态度也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不再游手好闲,而是积极主动、按章作业,成为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骨干员工。
“只要你把心交给职工,为职工着想,以心换心,让职工感受到严管理也是一种爱,职工就会拥护你。”柴里矿巷修工区支部书记张如鹏说道。
制约背后的无为而治 “制度约束能够改变人性的弱点和惰性,但完全靠制度去规范人、约束人,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找准制约与自觉的结合点才能激发工作的内在动力。因此说,一时的安全靠经验,长期的安全靠制度,持久的安全靠文化。”柴里矿党委书记刘永安说。
秉持着这一安全理念,该矿将安全作为对职工最大的关爱,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笔者走进该矿综采二区,正好赶上安全学习,大家聚精会神地看该矿刚制作完成的安全微电影《期盼》,空气中交替流动的是大家对片中主人翁凄惨的事故发生后留下的辛酸泪水和回归现实后大家共同对安全的期盼。该片讲的是一个矿山安全问题青年(工亡职工子)在矿、领导、工友、家庭的关怀、帮助下,翻然悔悟,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纠正工作陋习,学习业务素质,自觉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职工的故事。等片子全部结束了,整个会议室一下沸腾了,职工们纷纷发表着各自的体会和意见:我们一定吸取电影中主任翁的教训,班中克服侥幸心理;有了这个电影的警示教育,相信我们自己一定能管好自己;有了前车之鉴,我们的经验会更加丰富……
随后,笔者又跟着职工们来到该矿的压煤村庄下首采工作面23上605工作面的材料道。这是一条近900米长的巷道,路面平整、光洁。笔者俯下身来,竟摸不到一粒直径大于2厘米的煤块或矸石,平滑得像水磨石;两壁的电缆吊挂整齐,间隔均匀;各类材料秩序摆放。
一名职工说,这条标准大巷是职工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发组织创建的。整治路面的是三个生产班,吊挂电缆的是检修班,很多同志每天都是早来晚走,哪怕是整治1米路面,哪怕整改2个电缆钩子,都要力争做到高标准、精细化,领导在,干得好,领导不在,干得一样好。
了解到“真爱”的苦心,职工们对“严管”也更为认同。“柴里煤矿管理严格,我很理解、很赞同,再严也是为了职工安全。”该矿综采二区职工刘克国说。
爱要爱得细致入微,严要严得有理有据。该矿的“双加”管理文化是与山东能源集团“超越文化”一脉相承、相互融合的。传承了儒家文化的精髓,而且融入了干部职工的集体智慧,“双加”管理文化不仅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更牢牢拴住了职工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