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18|回复: 0

洗煤劲旅攀高峰

发表于 2014-7-24 15:09: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洗煤劲旅攀高峰
在洗煤中央控制室,两名职工全神贯注地通过屏幕监视着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不时揿动按钮,调整工艺参数;从原煤工段到洗选工段各个岗位上,职工集中精神操作;设备区、备件区、绿色通道等,每一处都整理的规范整洁;管理人员和技术员走动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难题……
这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马头洗选厂重介车间作业现场的一组镜头。这就是2008年曾获得全总“全国工人先锋号”,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处于全国不脱泥三产品重介洗煤工艺领先水平的集体。
打了一个漂亮仗
峰峰集团今年确定了精煤产量1250万吨的目标,第一季度给马头洗选厂的精煤生产任务是116万吨。这是一个从未完成过的高难度动作,以前一个季度最多是90万吨。面对巨大的任务压力,全厂都动员起来了。作为主力的重介车间成立了攻关小组和突击队,车间主任霍金选自命攻关小组组长,带领王文元、沈雁、栗云州、王振河等干部职工,对重介工艺系统的关键环节进行二次技改,他们废寝忘食、大胆试验,克服了破碎机通过能力不足、扩能技改后各环节衔接不畅等困难,提高了大型关键设备——重介旋流器的分选精度,理顺和优化了生产工艺。一季度重介车间累计生产精煤67.6万吨,超计划13.8万吨完成任务。马选厂原煤小时处理量由400吨提高到750吨以上,生产能力翻了一番,精煤生产量连日突破万吨,创下日产精煤11070吨的新纪录;中煤带煤损失由原来30%左右下降到10%以下,在入洗煤质较好的原煤时,中煤带煤损失可以控制到5%以下。重介车间为全厂超计划3万吨完成任务立下首功!
想了许多金点子
弧形筛是重介选煤工艺的重要设备。但是,使用周期短、更换频繁,不仅严重影响生产,还因筛网价格较高增加了洗煤成本。重介车间干部职工围绕这个困扰生产经营的难题展开攻关。运行洗煤时,他们反复观察弧形筛上的煤水运动状态,停产后就登上筛面用手触摸每一片筛网磨损情况,最后他们找到一个创造性的改进方案:每当弧形筛使用一段时间脱介效果变差时,就将筛网翻转方向再用。这一方案把筛网寿命延长了近两倍,此项攻关成果,全年可为厂节支120万元以上。
重介车间的干部职工围绕生产、提高效益想了许多“金点子”。为解决三个班管理上和岗位操作上存在的差距,车间变革原有管理格局,实行班组长和洗煤工不定期跨班轮岗制度,加强了班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设备点检定修”、“安全六定管理”、“精优作业法”等管理创新活动也都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出了巨大的推力。
去年,重介车间完成技改项目18项,修旧利废31项,创效1200多万元。今年以来完成技术创新项目6项,创效277余万元。为降低重介介质消耗,车间管理和技术人员在深入每道工序查看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思维,果断采取块煤分级入洗、末煤在系统内分流的新型洗煤操作办法。同时班组职工牢牢把住脱介筛、磁选机等几道关口,使进入脱介工艺系统的煤泥量明显减少,改善了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分选效果,提高了磁选机合格介质的回收效率,今年以来把介耗由5公斤/吨原煤降到2公斤/吨原煤以下,使吨原煤加工费降低1.2元,全年处理原煤按400万吨计,可节约费用480万元。
出了一支铁队伍
先进的集体有一班先进的带头人,先进的带头人又带出了一支敢打必胜的队伍。重介车间至今已连续10年获得集团公司红旗六好区队、十佳竞赛区队,并先后获得省级先进党支部、省级“工人先锋号”、市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39项。身材高大的车间主任霍金选看起来风风火火,可这个人却拥有长达十几年的生产调度经验,尤其在生产管理方面以多谋善断、作风硬朗著称。他每天到各岗位现场巡查,每次遇到问题,不妥善解决不下楼。支部书记王风成为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学习理论,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为创建省级先进党支部起到了关键作用。副主任沈雁,经过不让须眉,工作服身上常带着一个笔记本,把各种数据记得一清二楚。她组建了一个攻关小组,以设备为办公桌,和职工一起钻溜槽、爬管道、疏通喷水管,处理了大量的生产技术问题,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2011年被冀中能源集团公司授予特等三八巾帼标兵。共产党员二班班长陈华遇到困难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再苦再累的活儿也从不含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特别爱动脑筋,时不时地搞些小发明、小创造。在设备调试期间,设备管道经常被堵,而每次他都是第一个钻进旋流器中清理杂物。由于旋流器口径很小,稍微体胖的人都钻不进去。所以他总是先把厚衣服脱掉,然后打着手电筒,只身钻进狭窄的旋流器中。有的地方太过狭窄身体常被卡住,手够不着远处的杂物,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动手发明制作了清理杂物的专用工具——一把可以来回伸缩的铁筢子,以后清理起来就不再犯愁了。一班班长贾维红在处理介质泵不上料故障时,在寒冷的季节里下到蓄水池中,用手一点一点将缠绕在设备上的杂质清除,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手冻得像红萝卜。职工杨利民工作精益求精,因生产任务紧,没有停产机会给高速旋转的设备注油,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瞅准停产机会返回岗位,精心保养设备……
(通讯员李江涛 沈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