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05|回复: 2

[谈天说地] 南北榜大案

发表于 2014-7-25 17:00: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南北榜大案

明朝洪武年间,曾经发生过一场震惊朝野的科场舞弊大案,就是南北榜大案,也称作春夏榜大案。这场科举舞弊案对后世的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于是否存在科场舞弊行为,没有确切证据,成为一个糊涂案。

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翰林学士刘三吾被任命为主考官。刘三吾当年已经85岁,72岁才开始跟随朱元璋,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刘三吾官职不高,只是五品官。如此高龄,本应回家养老,皇恩浩荡,被皇帝委以重任,自然不敢怠慢,尽心尽力,希望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会试结束,张榜公布。人们感觉很奇怪,议论纷纷。有52名考生被录取,这些被录取的考生全部是南方人,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

殿试开始,参加殿试的只有51人,不知道为何有1人没有参加。殿试只是走形式,排定最后名次。一甲三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三甲若干名。凡是参加殿试的人都是进士,因为殿试皇帝是主考官,所以进士也称作天子门生。最后,金榜题名,51人当然都是南方人。北方考生全部名落孙山,联想到主考官刘三吾是南方人,认为存在猫腻,有舞弊行为。北方举子们,浩浩荡荡来到礼部门口,集体抗议。状告刘三吾“私其乡”,也就是说刘三吾偏袒南方人。

北方举子告状事件,引起朱元璋高度重视。虽然很信任刘三吾,但这是大事,马虎不得。立即成立调查组彻查此事,任命张信为组长,共有10名成员。其中3名成员出人意料,他们就是本科的前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按照常理,假如刘三吾营私舞弊,这三个人可能也有嫌疑。让有嫌疑的3个人进入调查组,令人匪夷所思。朱元璋下达指示:调查分两步走,一是查阅试卷,看看这51个人是否有滥竽充数者;二是调查刘三吾是否有接受钱财等不法行为。

调查人员不仅查阅了这51份试卷,那些落榜举子的试卷也都进行了审查,并对每份试卷签署了审查意见。二十几天,调查结束。调查报告上报皇帝。称这51份试卷都很优秀,北方举子的试卷确实稍逊一筹。总之一句话,不存在舞弊行为。

调查报告出炉,激起北方举子们更大愤怒。给皇帝上疏,认为张信贪赃枉法,和刘三吾相互勾结,欺上瞒下,必须严惩。朝中大臣也分成南北两派,相互指责。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起政坛不稳,后果非常严重。最后,将主考官刘三吾发配边疆,张信被凌迟处死,其它一些官员也受到轻重不同的惩罚。

随后,朱元璋又做出一个更加出人意料的决定。当年6月份,又举行了一次会试,录取进士61名,被录取考生全部是北方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榜”,因为一年之内春夏各进行了一次会试,所以又称作“春夏榜”。

这次事件平息以后,朱元璋进行了深刻反思。决定以后会试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就是北方考生录取一部分人,南方考生也录取一部分人。至于三甲的最后排名,皇帝老儿在殿试中自己平衡吧。这样做,缓解了南北考生之间的矛盾。清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18:43:13 | 查看全部
哎,哪朝都有冤死的鬼啊!染血的政治!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23:14:05 | 查看全部

回 1楼(胡云峰) 的帖子

这完全是一起政治事件,开始朱元璋对调查报告是认可的,后来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为了稳定北方,收买人心,平衡南北势力,才不惜大开杀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