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5年 为了一个承诺一艘船
每一天,汪传明总会出现在渡口,义务为村民摆渡
在古龙的武侠世界里,真正的剑客,是与剑气融为一体的;而在长寿区长寿湖镇回龙村村民眼中,汪传明和渡船同样无法分割——15年来的每一天,为了一个承诺,这位摆渡人都会准时出现在渡口,为村民摆渡。
7月10日,长寿湖镇回龙场码头,笔者登上汪传明的渡船前往大坪岛,一路听他讲述这个行当的酸甜苦辣。
子承父业
汪传明是回龙村人,今年53岁。
大坪岛是长寿湖诸多岛屿中最大的一个,属回龙村,岛上有近300农户。1960年代,政府出资购置了一条木船,往返于大坪岛和对岸回龙场间,方便岛上村民出行。
湖水澹澹,木船穿梭。几十年时间里,渡船不知坏了多少艘,摆渡人前后也更替好几任。不知不觉间,岛上的青壮年多出门谋生去了,渡船一度面临“停摆”。
1990年,时任村干部的汪金全接下了这桩事。他正是汪传明的父亲。
汪传明初中毕业后没多久,便加入南下打工潮,到了深圳打工。1999年春节后,本想着要返回工厂的他被父亲强行留下。父亲对他说了两句话:“我年纪大了,你来接班吧。岛上没人摆渡怎么行?早年我们家有难处时村里人帮了大忙,干这个,多少也是个回报。”
汪传明很是困惑,一番思考后还是应承下来,放弃在深圳的工作,接过了父亲手中的船桨。
为了这个承诺,他一直坚持到现在。
1999年,渡船还是木头做的,载客10人左右;直到2006年“升级”为铁壳船,工作才轻松了些。
一年365天,汪传明天天待在船上、渡口,家里一应事务落在了妻子周德芳肩上;为减轻家中负担,两人的儿子、女儿读完初中便外出打工。说起这些,汪传明十分愧疚。
舍不得走
汪传明敬业。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岛上村民王明珍突然接到电话,得知住在回龙场的表姐病危,弥留之际要见她一面。汪传明二话不说打着手电赶来,将王明珍送到了湖对岸。
15年来,汪传明每天5点起床,吃完早饭步行半个小时到渡口,到晚上8点左右才收工回家。中午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盒饭。
村民乘船是免费的,也就是说摆渡人没有一分钱收入。回龙村支部书记陈龙渊介绍,镇政府每年倒是有两万元补贴,但这顶多也就够买柴油。
这些年来先后有好些机会摆在汪传明面前,他放弃了。最近一次,是在主城经商的亲戚为汪传明提供了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但他依然没有答应。
“其实我也犹豫过,几年前好不容易下了决心,收拾东西要外出打工,走到码头还是打道回府了。我要是走了,谁来为大家摆渡?”汪传明很是感慨。
说话间,汪传明的手机响了。电话是李玉英老人打来的,她家的米吃完了,想让他买点。李玉英是岛上的五保户,80多岁了,行动不便,这些年来家中生活用品全由汪传明帮忙在回龙场购买。
汪传明生性厚道,岛上哪家需要买点什么东西,说一声就行。时间长了,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大坪岛义务代办员。
不忘承诺
因为常年在水边的关系,汪传明从水中救了不少人。
前些年的一天,他到码头附近一农户家中喝水。碰巧两名村民要到对岸,见渡口无人,悄悄撑着木船便走,船身一晃,两人同时落水。
听到呼救声,汪传明十万火急赶来,跳进水里,将他们救上岸。
“他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哪!”提起汪传明,村民陈辉也有说不出的感激。去年7月31日,天气特别热,他家的孩子偷偷溜到湖中游泳,不慎发生意外,所幸汪传明及时出手,才没闹出人命来。
对于村民的再三感谢,汪传明不以为意:“这有啥,我总不能袖手旁观吧?”
如今,最让汪传明欣慰的是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再无需自己操心——因为摆渡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在很长时间里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还准备干多久呢?对这一问题,憨厚的汪传明挠挠头,笑着回答:“渡口离不开我,当年既然答应了父亲,这事情就要干下去。”事实上,他已经真正喜欢上了自己的摆渡生涯。【摘自《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