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日前,经媒体曝光的浙大博士贺海波学术论文造假一事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教育界又掀波澜。且不论贺博士是个人行为还是受人委托,但就这一现象足以让人慨叹:为人师表的人尚且利欲熏心,不要说那些文化水平低或者没有文化的人了,他们的造假受到谴责和惩处似乎有点“委屈”。
不论是学术上的造假还是食品用品方面的造假,所表现出的都是一个人道德底线的坍塌,体现出的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缺失。目前在我们国家,只要有模有样的东西一经面世,假冒伪劣产品就会紧随其后,让人防不胜防。贺博士论文造假案不是个例也不是先例,虽说所做的论文是学术界的事,但就事情本身而言远比一桩家食品案更具影响力,它所影响的不是一个人、一方人、一群人,而是一代人。
造假是成功的捷径已成为造假者的共识。在监督机制和惩罚力度并不不能置他们于“死地”的情况下,他们造起假来更会肆无忌惮,信手拈来别人的东西通过改头换面几天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登上市场之堂。学术论文尽管其中涉及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和数据,但也正如浙大学生所说,数据可以一改成二,二改成四,完全由个人“自主”。由此看来,写个论文并非徒步登天,稍稍加进一些自己的“细枝嫩叶”完全可以瞒天过海、达到目的。一年之中八篇论文的出笼,让过去那些多年才发表一篇论文的前辈们自愧不如。
要彻底杜绝这种现象,仅仅曝光几起这样的事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甚至会让某些正在写假论文的更加警惕和隐秘起来,只有从源头做起、源头把关才能对症下药。高校和主管部门也不要把发表论文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标准,更不要用发表论文的多少作为晋级升迁的依据,如此压力和诱惑只会助长造假之风日益大兴,如果取消这些压力和诱惑,让那些搞学术研究的潜下心来做学问,一旦有所建树,其本身不就是一篇活生生的论文?其次发表的论文要层层把关严格审核,哪怕是一个细小的数字也要澄清,深究到底,决不能授权于人,让人托管。其三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说的,对于造假者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
学术问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任其造假之风横行,那么圣洁的学术界还不混同于一般的市侩小人?
薛凯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