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93|回复: 4

让“问题人才”“上岗”是浪费国家财产

发表于 2009-4-27 19:45: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问题人才”一说听来的确可笑,让“问题人才”“下岗是浪费人才”更是贻笑大方,这一谬论出自山西省临汾县的一个组织部长之口,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众所周知,因“黑砖窑”事件被撤职的该县副县长就是因为办事不利、监管不到位被事故拉下马的,但之后这位副县长摇身一变又担任起该县县长助理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起来。面对众多媒体的质询,该县组织部长“有问题人才不用是在浪费人才”一说,实在荒唐,让人不敢恭维。
    “问题人才”简而言之就是出了问题的人,与“人才”二字风马牛不相及,根本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词汇高度。换句话说,如果那位副县长真是个人才,必先是对眼皮底下的“黑砖窑”事件防范于未然,必先是对窑主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严惩不贷,而绝非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最后闹到非经过上级部门的深查细究才得以取缔。这样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人能称得上人才吗?如果称得上人才的话,那也是一种心怀叵测、居心不良、心术不正的人才,与党和人民所要求的为民公仆不能同日而语。
    我们党历来重视和培养人才,对党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也一贯是量才而用,从不埋没。而那些不为百姓办事,甚至与邪恶势力沆瀣一气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远离了党和人民的要求,撤职、查办、“浪费”几个又有何妨?
    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涉及到术有专攻的不乏其人。在这些人中也许他们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可称得上为人才,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并非人人称职,让他们挪挪窝、换换地儿、摘了乌纱帽是理所当然的事,大可不必为此大放厥词,保持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既能体现出风格,又能使自己的形象“光芒四射”,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根本用不着拐弯抹角为某事某人“歌功颂德”。一些人出来为这些“问题人才”正名也无非有三种原因,一是“问题人才”在事故处理中仅伤皮毛未动筋骨,久而久之还会东山再起,所以站出来叫喊“不要浪费有问题的人才”对己对彼互惠互利;二是“问题人才”根粗枝硬,虽看似“下野”,却还享受“位子上”的待遇,一般人惹不起,二般人不敢惹,不如自己卖乖呼吁一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思想作祟;三是“问题人才”确有可用之处但没有名分,重用了人民不满意,束之高阁犹如鸡肋,在两可两难之间他们感叹出“不要浪费有问题的人才”来掩人耳目,最终让其“走出重围”才是真正的目的。
     当然,我们不反对“问题人才”的洗心革面,但“问题人才”只有在把问题解决了的前提下才能选择道路,如果让这些问题继续留在“问题人才”身上,让他们堂而皇之的“重操旧业”,谁敢保证同样的问题不会在二再三?谁又能保证他们的工作不再出现问题?
    对于“问题人才”,我们理应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来挽救他们,但决不能出了问题不吸取教训、不受到惩罚、不教育后人变相让其复出,那才是人才的致命问题。一旦在发生同样的事故,损失还得是国家的,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薛凯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13:36:12 | 查看全部
问题人才,直贬时弊,发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21:18:30 | 查看全部
谁敢保证同样的问题不会在二再三?  “在”应为“再”,请薛老师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20:34:48 | 查看全部
引用第2楼fyydnz于2009-04-29 21:18发表的  :
谁敢保证同样的问题不会在二再三?  “在”应为“再”,请薛老师修改。
谢谢指出错别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14:47:27 | 查看全部
让“问题人才”从操旧业,肯定还会出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