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4|回复: 9

科举考试防止舞弊措施

发表于 2014-8-1 10:46: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举考试防止舞弊措施


  科举考试被称作中国第五大发明,为朝廷选拔了无数优秀人才,虽然科举考试存在一些弊端,但不能抹杀它的历史功绩。

  科举考试始于隋朝,科举考试对于学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金榜题名,鲫鱼跃龙门,仕途光明。科举考试自然也存在作弊行为,为了防止科考作弊,执政者可谓煞费苦心,采用了很多防止考试舞弊的手段。这些手段很多,不一一列举,只从阅卷方面谈谈,到底有哪些防止考试舞弊的手段。

  在隋唐时期,考生的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也就是说阅卷老师能够从考生的试卷上看到这些信息。这些信息透明公开,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方便之门。考官阅卷时,难免会受到影响,打人情分、舞弊。

   虒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对科举考试进行了改革。将考生的这些信息密封,考官在阅卷时就看不到考生的信息了。现在一些重要考试,考生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也是密封的。虽然看不到考生的信息,仍然无法杜绝考官打人情分。比如,从笔迹上可以认出是那位考生,甚至考生事先和考官串通,在试卷上做暗记号。为了尽量做到考试公正,杜绝舞弊,在宋朝开始实行“朱墨卷”。

  何为“朱墨卷”?简单说就是两份相同的试卷。考生的原始试卷叫做“墨卷”,是用墨笔写的。专门人员按照考生的试卷,重新用红笔抄录一份试卷,因为这份试卷是用红笔抄录,所以叫做“朱卷”。考生交完试卷以后,有关人员首先将考生的信息密封,然后对每份试卷进行编号,当然每份试卷的编号是唯一的。类似现在的准考证号一样,每个号都对应一名具体考生。这些工作完成以后,交给专门的抄录人员。抄录员必须如实抄写,即使错别字也不能修改。在朱卷上只有考生的编号,没有考生姓名等其它信息。“朱卷”上编号也要密封的。完成以上工作,“墨卷”暂时存档,“朱卷”交给考官,然后就是阅卷打分了,所以阅卷官员评判的是“朱卷”。评分完毕,“墨卷”重新调出,逐一核对“墨卷”和“朱卷”,验证是否“朱墨卷”完全相符。

  科举考试的主持人员分为正主考官、副主考官和同考官。正副主考官大家都明白,讲一下何为同考官。科举考试规模庞大,仅靠正副主考官两人阅卷根本无法完成。必须有其他一些官员帮助阅卷,这就是同考官。考生都有自己的“考舍”,类似现在的考场和考室吧。每个同考官评阅的试卷是有范围的,也就是你只能负责相关考舍的考生试卷。这和现在的高考有点类似,阅卷老师都要去外地去评卷,不让你评阅本地考生的试卷。

  同考官阅卷完毕,会根据录取名额,选取一定比例的优秀试卷上报主考官。主考官对这些试卷进行评判,确定名次,录取考生。比如,有100个名额,同考官会上报120份优秀试卷给主考官,比例不准确,就是那么个意思,录取的100名考生也就限定在这120人当中。最后确定名次和录取人员由主考官决定。有明确规定:同考官之间不允许相互串通,主考官也不能要求同考官上报某位具体的考生试卷。

  古代科举考试规定很严格,甚至比现在的高考都要严格。科举考试制度确实很完善,但科考舞弊仍然不能杜绝。像同考官之间相互串通,你推荐我的人,我推荐你的人;主考官要求同考官上报某位具体的考生试卷,甚至更改名次等事情也会发生。类似的科场舞弊案例不少,在此,就不举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10:54:43 | 查看全部
虽然有个错字,不编辑了,费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 17:13:59 | 查看全部
任何朝代,即使科考制度再严厉,舞弊现象都存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 17:14:48 | 查看全部
老师辛苦了,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 17:42:19 | 查看全部
过去的科举考试防舞弊的措施还是很严密的!

王老师辛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12:22:15 | 查看全部

回 2楼(芙蓉) 的帖子

科举考试采用朱墨卷,并且考生的个人信息都密封,考官怎么知道哪份试卷是需要照顾考生的试卷?科举考试有一个作弊方法叫“递条子”,不要简单理解为现在的条子,通过关系请求考官照顾某某人。所谓递条子,给考官送一个条子的确如此,但条子的内容不是写照顾某某人。在条子中会注明: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会采用哪个字,实际上就是做暗记号,为了保险,这种暗记号可能不止一处。这种注明不会写的那么明白露骨,但考生和考官都心知肚明。考官在阅卷的时候,会留意的,通过这些暗记号,就能知道这份试卷是哪位考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12:23:52 | 查看全部

回 4楼(胡云峰) 的帖子

再严厉的制度都要由人执行,功名利禄的追求和贪欲,总会让人以身犯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 11:48:33 | 查看全部

回 6楼(随其自然) 的帖子

是的,即便这么严,科场舞弊之风依旧屡禁不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6 17:47:22 | 查看全部
老师辛苦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09:55:34 | 查看全部

回 8楼(杜方杰) 的帖子

谢谢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